-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是拯救濒危野生植物、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依据,也是对珍稀、濒危植物实施保护、管理的法律依据(张殷波等,2011),更是开展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确定保护区域、重点保护物种监测等的直接参考。2021 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包括苔藓植物、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藻类、真菌6大类,共计收录了野生植物约 1 101种(鲁兆莉等,2021)。虽然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种类仅约占全国的 4.3%,但由于内蒙古东西跨度大、生态环境变化显著且极其脆弱和敏感、特有物种占比高等特点,因此其域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受到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对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贺俊英等,2022;刘博等,2022),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及区系地理成分组成(刘博等,2022)等方面进行了报道,特别是哈斯巴根和苏亚拉图(2022)使用蒙古文对内蒙古分布的包括4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内的120种重点保护植物的形态、地市级分布及利用、保护地位和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尽管上述研究使我们对内蒙古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然存在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县域分布、濒危状况、保护状态不明确等问题。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国家重点植物的保护工作,本研究对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进一步整理,在前人的基础上新增了2种保护植物,分别是东北杓兰(Cypripedium × ventricosum)(大兴安岭植物志编委会,2022)和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在此基础上,采取物种具体分布点数据与保护区范围叠加的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各类植物志、标本、野外调查记录等相关资料,以明确以下问题:(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内蒙古的县域分布及濒危状况如何;(2)内蒙古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境特征及保护现状如何。本文旨在为内蒙古保护地科学规划、重点植物种群保护特别是各旗县管理部门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管护等提供基础数据。
-
1 研究区概况
-
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直线距离约2 400 km,南北最大跨度约1 700 km,总面积为118.3 万平方千米。地形以高平原为主,地势由北向南、从东向西逐渐倾斜上升;境内生态环境复杂多样,由东北向西南降雨量递减,依次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极旱区;地带性植被有寒温型针叶林、夏绿阔叶林、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和极旱荒漠,其间分布着沙地、湿地等隐域性生境和其上发育的隐域性植被。
-
内蒙古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分别属于东亚植物区、泛北极植物区和古地中海植物区,虽然地域辽阔,但大部分区域处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多样性相对较低,共有苔藓植物586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维管植物2 619种(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作为三大区系地理单元的交会处,内蒙古成为不同区系成分的重要交会区和迁移通道,同时保留和进化出一批珍稀的植物种类,使其拥有我国八个特有属多度中心之一——南蒙古中心(王荷生和张镱锂,1994)。
-
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以 2021 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2021)为依据,通过查阅内蒙古大学标本馆(HIMC)、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平台(NSII) 以及Sp2000 CN 2022(http: //www .sp2000 .org .cn)等数据库资料,核对内蒙古植物分布的相关文献(赵一之等,2019;I U C N,2020),并结合内蒙古大学近30年的野外植被调查相关记录,整理出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县域分布点,此次新增的县域分布凭证标本均保存在内蒙古大学标本馆(HIMC)。对于无明确采集地经纬度坐标的标本,先根据采集地县域内小地名并结合同期或相近时期的地图在百度地图上确定其具体位置,再结合其适宜生境特征获取其分布地经纬度等信息。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
3.1.1 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比分析及名录变化
-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统计,内蒙古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8种,其中苔藓植物1种、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43种、藻类1种、真菌2种。其中,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分工管理的有15种(表1中带*),其余物种均由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分工管理(表1)。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包含种类最多的是兰科,含8种;其次为禾本科,含7种;第三为豆科,含5种;其他科仅包含1~2种。特别是在内蒙古含物种数最多的菊科,在《名录》中仅包含1种,即革苞菊。目前,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高等植物分别占内蒙古高等植物的1.4%(45/3 205),其中苔藓植物占0.2%(1/586)、裸子植物占4.0%(1/25)、被子植物占1.6%(43/2 619)。
-
针对内蒙古,2021年国家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与1999年国家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比较有以下变化:
-
(1)1999年《名录》里记载的内蒙古有分布的物种,仅钻天柳被删除,革苞菊由原来的Ⅰ级重点保护植物降为Ⅱ级保护植物,其余种类均维持1999年《名录》中的保护等级;
-
(2)2021年《名录》中记录的分布于内蒙古的类群、物种种类明显增加,较1999年《名录》增加了苔藓植物和真菌;国家级重点保护维管植物种类占自治区维管植物种类的比例由1999年的0.5%提高到1.6%。
-
3.1.2 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濒危状态及分布
-
3.1.2.1 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濒危状态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18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与2023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2018,2023),内蒙古分布的4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包括数据缺乏(DD)1种、濒危(EN)10种、易危(VU)19种、近危(NT)10种、无危(LC)8种。
-
3.1.2.2 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各旗县的分布情况
-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结合《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等相关文献及中国数字标本馆(CVH)等标本资料,确定了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各旗县的分布(图1和表2)。据统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大于等于5种的旗县共计30 个。其中,阿拉善左旗分布最多,共有15种,其次为鄂伦春自治旗13种、牙克石市12种、克什克腾旗11种、阿拉善右旗10种、额尔古纳市10种,其余旗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均小于10种。
-
3.1.2.3 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的植被类型特征
-
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的植被类型共包括5类,分别是森林、草原、荒漠、草甸以及水生植被。其中,草原分布9种,森林分布17种,荒漠分布14种,草甸分布5种,水生植物3种。
-
续表1
-
注: DD. 数据缺乏; EN. 濒危; VU. 易危; NT. 近危; LC. 无危; Y. 是; N. 否。下同。
-
Note: DD. Data deficient; EN. Endangered; VU. Vulnerable; NT. Near threatened; LC. Least concern; Y. Yes; N. No. The same below.
-
内蒙古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主要分布有以下五种植被类型。
-
(1)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等地。其中,大兴安岭的森林植被属于地带性植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主要分布有粗叶泥炭藓、草苁蓉、东北杓兰等;而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所分布的森林植被属于隐域性植被,主要分布有斑花杓兰、山西杓兰等。
-
(2)草原。内蒙古的草原类型随着水分条件的提升分别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其中,草甸草原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西麓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盖,主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蒙古口蘑、红景天等;典型草原主要分布于锡林郭勒盟中部地区,主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蒙古郁金香、紫芒披碱草、毛披碱草等;荒漠草原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甘草、沙芦草、阿拉善披碱草等。
-
(3)荒漠。内蒙古的荒漠主要分布于西部及中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少雨,荒漠植被主要为旱生、强旱生低矮木本植物组成的稀疏群落。其主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四合木、半日花、锁阳、肉苁蓉等。荒漠区虽然植被稀疏,但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然而,由于其受到的干扰较为严重,因此种群受威胁较大。
-
(4)草甸。草甸是由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植被类型。分为湿草甸和山地草甸,主要依托于山地和河流的发育。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大花杓兰、手参、内蒙古大麦和野大豆等。
-
(5)水生植被。水生植被主要依托河流湖泊生存。内蒙古水生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浮叶慈姑、北京水毛茛和貉藻。该类型植物对生境水质要求较高,较容易受到水质污染的影响,是濒危的主要原因。
-
3.2 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现状
-
目前,对分布在内蒙古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所开展的保护方式主要是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实施就地保护。在内蒙古分布的4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有44种在现有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占比91.67%。其中,仅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分布记录的有12种,占比25.00%;仅在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有分布记录的有4种,占比8.33%;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均有分布的有28种,占比58.33%;有4种植物在保护区中无分布记录,即未受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占比8.33%,分别是北京水毛茛、貉藻、内蒙古大麦草和胀果甘草(表3)。
-
4 保护对策与建议
-
(1)建议加强现有保护地的物种多样性普查和监测工作,特别针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种群分布状况。由于部分自然保护区科考资料生成时间历史久远,有的非国家级保护区甚至还从未进行过系统的科学考察调研工作,因此保护区当下的生态现状并不明确。例如,蒙古郁金香这个物种曾在将近40 年间未有过野外个体的发现记录,但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调查工作的深入,2023年以来,研究人员先后在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重新发现了其分布。由此可见,加强县域植物多样性野外考察是十分必要的。
-
图1 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县域分布物种数
-
Fig.1 Number of county-level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Inner Mongolia
-
(2)加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薄弱地区的保护力度。在内蒙古未受到自然保护区保护的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有2种是水生植物,2种是中生植物,分布生境极易受到干扰。建议在这些未受保护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集中分布区设立保护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调整保护区边界予以保护,并针对未受保护种及种群数量较少的物种开展迁地保护工作,待其种群数量恢复后,再迁回实施保护。
-
(3)对于不同种类、分布于不同生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保护措施。例如,北京水毛茛、浮叶慈姑等水生植物应注意严格管控水质,水体上游禁用除草剂;对于肉苁蓉、锁阳和草苁蓉等寄生植物,应注意保护其寄主及其生境,同时避免过度采挖,应分别在集中分布的阿拉善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每年要划出一定面积作为禁止采挖区,以保证种群的自然更新;对于发菜、松口蘑等食用藻类和大型真菌,建议严禁滥采乱挖,应积极研发人工栽培品种以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对于大花杓兰、斑花杓兰等观赏价值较高的杓兰属植物,应保护和恢复其生存环境;对于红景天、库叶红景天等药用植物,应在主产区大兴安岭地区实施人工抚育,恢复扩大其野生种群;对于紫椴、黄檗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乔木,应发展人工栽植,以满足材用和药用之需;对于沙冬青、蒙古扁桃等耐旱灌木,应建立繁殖基地,深入研究其栽培技术;对于沙芦草、阿拉善披碱草等草本,应避免在其集中分布区内过度放牧,以维持其种群密度。另外,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集中分布的森林和草原群落要避免林下经济活动和放牧等的过度干扰。
-
续表2
-
续表2
-
(4)建议科研院所与保护区、植物园紧密合作,对野生种群数量较少的物种有组织地开展迁地保护研究工作,加大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人工繁育力度,推动其归化自然的进程。
-
(5)为了进一步完善内蒙古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应积极着手拟定并发布内蒙古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此来解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与自治区范围内保护工作不匹配的问题;同时,应广泛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宣传工作,提升广大群众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保护工作的参与热情。
-
(6)建议在国家红色名录的基础上尽快开展自治区级红色名录评估工作。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天麻的分布极为广泛,产地包括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区,但其在内蒙古的分布极为狭窄,仅分布在通辽市科左后旗大青沟且近几十年内未采到过标本,已经面临极危(CR)的处境,亟须保护;又如沙芦草在全国范围内的濒危程度为近危(NT),而在内蒙古分布范围广、受威胁程度低,应属于无危(LC)。可见开展内蒙古区级红色名录评估工作是极为必要和迫切需要的。
-
致谢 文中菌物县域点由赤峰学院刘铁志教授提供,内蒙古苔藓植物物种数最新数据由内蒙古大学赵东平教授提供,特此感谢。
-
参考文献
-
Ed itorial Board of Florany of Greater Hinggan Mountains, 2022. Flora of the Greater Hinggan Mountains: Vol. 4 [M]. Hohhot: Typis Intramongolicae Popularis: 408. [大兴安岭植物志编委会, 2022. 大兴安岭植物志: 第4卷 [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408. ]
-
HE JY, LI QQ, SOYOLT, et al. , 2022. China’s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 species distributed in Inner Mongolia [J]. J Inner Mongol Nor Univ (Nat Sci Ed), 52(1): 15-19. [贺俊英, 李琴琴, 苏亚拉图, 等, 2022. 内蒙古有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52(1): 15-19. ]
-
IUCN, 2020.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EB/OL]. (2020-2) [2020-05-06]. https: //www. Iucnredlist. org.
-
KHASBAGAN, SOYOLT, 2022. The protected wild plants of Inner Mongolia (in Mongolian) [M]. Chifeng: Inner Mongol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哈斯巴根, 苏亚拉图, 2022. 内蒙古保护植物(蒙文版) [M]. 赤峰: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
LIU B, LIU GZ, LIU GH, et al. , 2022. Inner Mongolia distributed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and the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J]. J N Agric, 50(3): 44-52. [刘博, 刘冠志, 刘果厚, 等, 2022. 内蒙古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区系特征 [J]. 北方农业学报, 50(3): 44-52. ]
-
LU ZL, QIN HN, JIN XH, et al. , 2021. On the necessity, principle and process of updating the 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J]. Biodivers Sci, 29(12): 1577-1582. [鲁兆莉, 覃海宁, 金效华, 等, 202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调整的必要性、原则和程序 [J]. 生物多样性, 29(12): 1577-1582. ]
-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3. Red list of China biodiversity — Volume of higher plants (2020) [EB/OL]. [2023-05-19]. https: //www. mee. gov. cn/ xxgk2018/xxgk/ xxgk01/202305/t2023052 2_1030745. html. [生态环境部, 中国科学院, 2023.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 [EB/OL]. [2023-05-19]. https: //www. mee. gov. cn/xxgk2018/ xxgk/xxgk01/202305/t20230522_1030745. html. ]
-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 Red list of China biodiversity — Volume of macro fungi [EB/OL]. [2018-05-17]. https: //www. mee. gov. cn/ xxgk2018/xxgk/ xxgk01/201805/t20180524_629586. html. [生态环境部, 中国科学院, 2018.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 [EB/OL]. [2018-05-17]. https: //www. mee. gov. cn/xxgk2018/xxgk/ xxgk01/201805/t20180524_629586. html. ]
-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2021. Announcement of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No. 15, 2021) (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EB/OL]. [2021-09-08]. https: //www. forestry. gov. cn/c/www/lczc/10746. jhtml.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 202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EB/OL]. [2021-09-08]. https: //www. forestry. gov. cn/c/www/lczc/10746. jhtml. ]
-
WANG HS, ZHANG YL, 1994. The biodiversity and characters of spermatophytic genera endemic to China [J]. Acta Bot Yunnan, 16(3): 209-220. [王荷生, 张镱锂, 1994.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生物多样性和特征 [J]. 云南植物研究, 16(3): 209-220. ]
-
ZHANG YB, YUAN H, YU M, 2011. Assessment of threaten status on the wild plants under state protection in China [J]. Biodivers Sci, 19(1): 57-62. [张殷波, 苑虎, 喻梅, 201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受威胁等级的评估 [J]. 生物多样性, 19(1): 57-62. ]
-
ZHAO YZ, ZHAO LQ, CAO R, 2019. Flora Intramongolica (edition tertia): Tomus 1-Tomus 6 [M]. Hohhot: Typis Intramongolicae Popularis. [赵一之, 赵利清, 曹瑞, 2019. 内蒙古植物志(第三版): 第1 卷至第6卷 [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
摘要
为了厘清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县域分布、受威胁程度以及保护现状,并使其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该文根据野外调查记录和标本采集,并查阅内蒙古大学标本馆(HIMC)、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等馆藏标本以及相关文献,整理出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县级分布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48种,数据缺乏(DD)的有1种,濒危(EN)的有10种,易危(VU)的有19种,近危(NT)的有10种,无危(LC)的有8种。其中,低等植物3种,高等植物45种;重点保护的高等植物占内蒙古高等植物的1.4%(45/3205),其中苔藓植物占0.2%(1/586)、裸子植物占4.0%(1/25)、被子植物占1.6%(43/2619)。(2)在县域分布上,阿拉善左旗分布最多(15种),其次为鄂伦春自治旗(13种)、牙克石市(12种)、克什克腾旗(11种)、阿拉善右旗(10种)、额尔古纳市(10种),其余旗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均小于10种。(3)4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现有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其中仅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12种,仅在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有4种,在国家级保护区和自治区级保护区均分布的有28种;有4种植物未受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该文为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今后的监测及保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unty-level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plants in Inner Mongolia, their threatened degree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otection based on field surveys, specimen collections, and literature review of herbarium specimens from th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IMC), Chinese Virtual Herbarium (CVH). The compiled county-level distribution data of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Inner Mongolia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re were 48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Inner Mongolia, including 1 species with data deficiency (DD), 10 species in endangered (EN), 19 species in vulnerable (VU), 10 species in near threatened (NT) and 8 species as least concern (LC). Among them, there were 3 lower plants and 45 higher plants. The key protected higher plants account for 1.4% (45/3205) of the higher plants in Inner Mongolia, with moss plants accounting for 0.2% (1/586), gymnosperms accounting for 4.0% (1/25), and angiosperms accounting for 1.6% (43/2619). (2) In terms of county-level distribution, Alxa Left Banner had the most species (15 species), followed by Oroqen Autonomous Banner (13 species), Yakeshi City (12 species), Hexigten Banner (11 species), Alxa Right Banner (10 species) and Erguna City (10 species). The number of national protected plants distributed in other counties was less than 10 species. (3) A total of 44 species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were protected in existing nature reserves; among them, 12 species were only distributed 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4 species were only distributed in autonomous region level nature reserves, and 28 species were distributed in both national reserves and autonomous region level reserves; 4 species were not protected by nature reserves.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we have put forward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of the national key protected plant species in Inner Mongo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