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广西植物》2020年第2期
P. 18

2 期                    庄静静等: 单种及混合种植对花叶芦竹铅积累量的影响                                           1 5 5

                                                     低浓度和高浓度铅污染中ꎬ3 种混种模式的地上和
                                                     地下部 分 的 转 运 系 数 均 大 于 1ꎬ 其 变 化 范 围 为
                                                     1.03 ~ 2.81ꎮ 地上部分代表茎叶的铅富集能力ꎬ地
                                                     下部分代表根的铅富集能力ꎮ 由表 2 可知ꎬ随着
                                                     铅污染处理含量的不断增大ꎬ不同种植模式的花
                                                     叶芦竹地上部分富集系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ꎮ 在
                                                     对照组中ꎬ单种模式和混种模式之间的差异性不
                                                     显著(P>0.05)ꎬ而在低浓度和高浓度铅污染处理
                                                     下ꎬ单种和混种模式之间的差异显著( P < 0.05)ꎮ
                                                     在低浓度和高浓度铅污染处理下ꎬ美人蕉+花叶芦
                                                     竹混种模式的地上部分铅富集系数要明显高于单
    Ⅰ. 花叶芦竹ꎻ Ⅱ. 石菖蒲+花叶芦竹ꎻ Ⅲ. 水生鸢尾+花叶
                                                     种种植模式ꎬ其差值分别为 2.55 和 1.45ꎮ
    芦竹ꎻ Ⅳ. 美人蕉+花叶芦竹ꎮ
    Ⅰ. Arundo donaxꎻⅡ. Acorus tatarinowii+Arundo donaxꎻ Ⅲ. Iris tec ̄
                                                     3  讨论与结论
    torum+Arundo donaxꎻ Ⅳ. Canna indica+Arundo donax.
          图 2  不同浓度铅污染下土壤中铅含量
                                                     3.1 混种对花叶芦竹生长特性的影响
          Fig. 2  Lead contents of soil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lead pollution           根冠比是衡量生物量累积分配的主要指标ꎬ
                                                     其变化反映了植物地下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的
   性不显著( P > 0. 05)ꎬ土 壤 的 铅 含 量 变 化 范 围 为            变化(刘阿梅等ꎬ2013)ꎮ 在本研究中ꎬ不同浓度铅
   2.57 ~ 2.76 μgmg ꎮ 在高浓度铅污染处理下ꎬ单                 污染处理下ꎬ花叶芦竹的根冠比呈现出明显的混
                     ̄1
   种模式的花叶芦竹土壤铅含量明显高于 2 种植物                           种模式要优于单种模式ꎮ 黎佳佳等(2006) 在铅对
   的混种模式ꎬ其最大差值为 7.96 μgmg ꎬ且它们                     辣椒生物量影响的研究中指出ꎬ重金属处理对辣
                                         ̄1
   之间差异性显著( P<0.05)ꎻ3 种混种模式之间差                       椒根、茎、根冠比的影响大于对叶片的影响ꎬ尤其
                                                ̄1    是在 Pb 处理后ꎬ茎干重比对照增加ꎬ这说明一定
   异性显著ꎬ其值变化范围为 5.07 ~ 9.81 μgmg ꎮ
   通过对比ꎬ我们发现在高浓度铅污染处理下ꎬ美人                            浓度的 Pb 对辣椒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ꎮ 姜成等
   蕉+花叶芦竹混种模式中土壤铅含量最低ꎬ这表                             (2013)对铅、镉污染对花卉幼苗生长的研究中也
   明ꎬ在高浓度铅污染下ꎬ花叶芦竹本身对铅的吸收                            表明ꎬ波斯菊在 Pb ̄Cd 复合胁迫时ꎬ其根冠比呈现
   能力较强ꎬ加之美人蕉的块状根ꎬ2 种植物的混种                           一直下降趋势ꎬ而百日草和矢车菊的根冠比呈现
   模式进一步增强了植物对铅的吸收能力ꎮ                                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ꎬ且都低于对照ꎮ 这主要
   2.4 混种对花叶芦竹铅积累量的影响                                是因为低浓度的铅促进植物的生长ꎬ但当环境中
       由表 2 可知ꎬ在对照组和低浓度铅污染处理                         的铅浓度过高时ꎬ它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ꎮ 这与
   下ꎬ花叶芦竹单种和 2 种植物混种模式的铅转运                           研究中铅污染浓度越高、胁迫时间越长ꎬ植物受到
   系数均小于 1ꎬ在高浓度铅污染处理下ꎬ4 种种植                          的抑 制 作 用 就 越 强 的 结 论 相 一 致 ( 刘 阿 梅 等ꎬ
   模式的铅转运系数均大于 1ꎮ 这是由于在高浓度                           2013ꎻ王马勃等ꎬ2019)ꎮ 杨晓宇等(2017) 对添加
   铅污染处理下ꎬ土壤中的铅含量较高ꎬ根系中过量                            物生物炭和 AM 真菌对瞿麦幼苗铅吸收、生长及品
   的铅含量可以通过植物中的离子转运蛋白将铅暂                             质影响的研究中指出ꎬ添加生物炭和 AM 真菌可以
   时储存在根中ꎬ再转载到木质部导管ꎬ使铅易于向                            帮助提高植物的根冠比ꎬ主要是因为生物炭可以
   上运输和富集( 段德超和施积炎ꎬ2014)ꎮ 在对照                        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ꎬ而 AM 真菌可以促进植物根
   组和低浓度铅污染中ꎬ土壤中铅含量相对较低ꎮ                             系的发育ꎬ使其根冠比增加ꎮ 植物长势与土壤自
   铅主要分布在根的细胞壁上ꎬ合适的铅浓度可促                             身的质地和肥力水平直接相关ꎬ在本研究处理中
   进植物根系的生长ꎬ使大多数的铅被植物根系所                             并没有施加肥料ꎬ但其与添加生物炭和 AM 真菌的
   吸收ꎬ而向上转移重金属的能力下降ꎮ 通过比较                            结论都相一致ꎬ这说明合理的植物混种对铅污染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铅含量的富集系数可知ꎬ在                             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ꎬ 这与姜瑢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