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广西植物》2020年第8期
P. 24

http:/ / www.guihaia-journal.com
                 Guihaia  Aug. 2020ꎬ 40(8): 1079-1091

   DOI: 10.11931/ guihaia.gxzw201902031
   周佳佳ꎬ 罗有发ꎬ 刘明凤ꎬ 等. 炼锌废渣-修复植物-凋落物体系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J]. 广西植物ꎬ 2020ꎬ 40(8): 1079-1091.
   ZHOU JJꎬ LUO YFꎬ LIU MFꎬ et al.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of lead ̄zinc smelting slags ̄remediation plant ̄litter [J]. Guihaiaꎬ 2020ꎬ 40(8):
   1079-1091.

   炼锌废渣-修复植物-凋落物体系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周佳佳 ꎬ 罗有发 ꎬ 刘明凤 ꎬ 吴兴玉 ꎬ 孙  航 ꎬ 吴永贵                                   1ꎬ2ꎬ3∗
                      1
                                  1
                                                           1
                                                                       1
                                              1
                 ( 1. 贵州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ꎬ 贵阳 550025ꎻ 2. 贵州省喀斯特环境生态工程研究中心ꎬ
                      贵阳 550025ꎻ 3. 贵州省环境工程材料与设备研发研究生工作站ꎬ 贵阳 550025 )
       摘  要: 为揭示金属冶炼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多年后ꎬ废渣-植物-凋落物系统中养分循环和系统维持机制ꎮ
       该研究以实现生态修复 6 a 的黔西北铅锌冶炼废渣堆场上土荆芥( Dysphania ambrosioides)、芦竹( Arundo
       donax)、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五种优势修复
       植物为对象ꎬ分析它们的主要营养器官(细根、粗根、茎 / 干、枝、叶片)、地表凋落物、植被下方表层废渣(0 ~
       10 cm)中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ꎬ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ꎮ 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不
       同营养器官间 C、N、P 的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ꎬC 平均含量在两种草本植物中为茎>叶片>根>凋落
       物ꎬ在三种乔木中为干>枝>细根>粗根>叶片>凋落物ꎻN 和 P 的分布在草本植物中分别为叶片>凋落物>根
       >茎和叶片>根>凋落物>茎ꎬ在三种乔木中均为叶片>细根>凋落物>粗根>枝>干ꎮ 五种植物中ꎬ柳杉各营养
       器官及凋落物中 C 含量均高于其他植物ꎬN、P 含量呈相反的规律ꎻ刺槐中 N 含量最高ꎮ C ∶ N 和C ∶ P在五
       种植物营养器官与凋落物中的变化规律跟 N、P 的分布相反ꎬ说明 C ∶ N 和C ∶ P分别主要受 N 和 P 含量影
       响ꎮ 相关性分析指出ꎬ草本植物的 N ∶ P 受 N 和 P 共同影响ꎬ三种乔木的 N ∶ P 主要由 N 的分布决定ꎬ同时
       受到枝和叶片中 P 含量影响ꎮ 五种植物中ꎬ仅豆科类刺槐的叶片 N ∶ P 大于 16ꎬ在系统中生长受 P 限制ꎬ其
       他植物生长均受 N 限制ꎬ说明刺槐更能适应贫瘠的废渣环境ꎬ建议在修复贫瘠的废渣堆场时优先选择豆科
       类植物作为先锋植物ꎬ改善基质养分条件ꎮ 植被下方表层废渣中 C、N、P 含量基本都低于植物各营养器官
       及凋落物ꎬ不同修复植物下方对应的表层废渣中 C、N、P 含量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ꎬ草本植物修复下的
       废渣中 C、N、P 含量低于乔木修复下的含量ꎮ 废渣-植物-凋落物体系中 N、P、N ∶ P 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
       示ꎬ植物细根和凋落物中 N、P 含量与废渣中 N、P 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关系更密切ꎮ
       关键词: 铅锌冶炼废渣ꎬ 生态修复ꎬ 植物营养器官ꎬ 凋落物ꎬ 碳、氮、磷ꎬ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3142(2020)08 ̄1079 ̄1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收稿日期: 2019-06-2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联合资助项目(U1612442 ̄3)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63009)ꎻ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
    合平台人才 [2017]5788 号)ꎻ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教合 KY 字 [2016]011)ꎻ贵州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项目(黔教研合 GZZ 字 [2016]07)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Joint Funding Program of Guizhou
    Province(U1612442 ̄3)ꎻ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1663009)ꎻ Gui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Program
    [2017]5788)ꎻ Natural Science Research Program of Guizhou Education Department (2016 ̄011)ꎻ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novation Pro ̄
    gram of Guizhou Education Department (2016 ̄07)]ꎮ
    作者简介: 周佳佳(1992-)ꎬ女ꎬ贵州遵义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ꎬ(E ̄mail)sunshine0ne@ 163.comꎮ
   ∗
    通信作者: 吴永贵ꎬ博士ꎬ教授ꎬ博士研究生导师ꎬ主要从事污染生态效应ꎬ污染生态控制及环境生态修复研究ꎬ(E ̄mail)ygwu72@
    126.comꎮ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