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广西植物》2023年第5期
P. 48
8 2 8 广 西 植 物 43 卷
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 是 D. Don (1822) 基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https: / / www.cvh.ac.cn / ) 的
于齿叶吊石苣苔( Lysionotus serratus D. Don) 建立 该种标本图像和分布信息进行查阅ꎮ 其次ꎬ在合
的 属ꎬ 该 属 目 前 共 有 32 种 和 7 变 种 ( GCCCꎬ 萼吊石苣苔的花期ꎬ赴该种模式标本产地中国西
2022ꎻ GRCꎬ 2022)ꎬ分布范围从尼泊尔、不丹经印 藏墨脱县开展野外调查ꎬ对该种的生境、植株和花
度东北部、中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至日本南 序进行野外观察ꎬ并对花器官进行精细解剖观察
部ꎮ 该属有两个多样性中心ꎬ一个是越南北部至 和拍照ꎮ
中国滇黔桂岩溶地区ꎬ另一个是中国云南西部至
喜马拉雅东南部 ( 王文采ꎬ 1983)ꎬ特别是在中国 2 结果与分析
的滇西和藏东南地区近年来陆续有新类群被发现
(Joe et al.ꎬ 2017ꎻ Taram et al.ꎬ 2019ꎻ Tian et al.ꎬ Joe 等 (2017) 认 为 Lysionotus gamosepalus var.
2020ꎻ Akhil et al.ꎬ 2021)ꎮ 中国是吊石苣苔属植 biflorus 可基于叶缘稍具锯齿ꎬ每个花序仅有 2 朵
物分布最多的国家ꎬ王文采(1983) 对该属进行了 花ꎬ花冠被毛ꎬ具 2 枚卷曲的退化雄蕊等特征而区
首次修订ꎬ收录 29 种和 8 变种ꎬ随后出版的« 中国 别于原变种(图 1)ꎮ 笔者对馆藏的合萼吊石苣苔
植物志» ( 王文采ꎬ1990)、Flora of China( Wang et 标本进行了充分研究ꎬ并赴该种模式标本产地中
al.ꎬ 1998)以及«中国苦苣苔科植物»( 李振宇和王 国西藏墨脱县进行了实地调查ꎬ发现合萼吊石苣
印政ꎬ 2005) 等分类学专著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苔叶缘的锯齿变化存在明显的过渡性状ꎬ从明显
部分修订ꎬ目前已经记录到 29 种和 6 变种ꎮ 越南 锯齿状至稍具锯齿均有出现ꎬ呈现出连续变化( 图
(8 种)和印度(6 种) 的吊石苣苔属植物多样性紧 2ꎬ图 3)ꎮ 因此ꎬ该性状不能作为区分该变种和原
随其后(Moller et al.ꎬ 2017ꎻ Vuꎬ 2017ꎻ Bui et al.ꎬ 变种的稳定性状ꎮ
2022)ꎬ而 缅 甸 ( 4 种)、 不 丹 ( 3 种)、 尼 泊 尔 ( 2 由于对野外居群观察的不充分ꎬ因此 Joe 等
种)、泰国(1 种)、老挝(2 种) 和日本(1 种) 等国 (2017) 认为 Lysionotus gamosepalus var. biflorus 每
家记录的该属物种却较少( Wang et al.ꎬ 1998ꎻ 李 个腋生花序内仅有 2 朵花且为稳定性状ꎮ 笔者通
振宇和王印政ꎬ 2005)ꎬ并且无专著性的修订ꎮ 过对馆藏标本的查阅和野外观察发现ꎬ其实不然ꎬ
印度学者 Joe 等(2017) 基于采自中国藏东南 合萼吊石苣苔每个腋生花序内花的个数是不稳定
地区的植物标本ꎬ发表了合萼吊石苣苔( Lysionotus 的ꎬ从 2 至多数都有出现( 图 3)ꎮ 因此ꎬ腋生花序
gamosepalus W. T. Wang ) 一 新 变 种 Lysionotus 仅有 2 朵花不能作为可靠性状用来区分该变种和
gamosepalus W. T. Wang var. biflorus A. Joeꎬ 原变种ꎮ
Hareesh & M. Sabuꎬ并且认为该新变种不同于原变 此外ꎬ笔者还通过对合萼吊石苣苔的模式标
种之处在于叶缘稍具锯齿ꎬ每个腋生花序仅有 2 本查阅以及模式产地的调查发现ꎬ该种的花冠外
朵花ꎬ花冠被毛ꎬ具 2 枚卷曲的退化雄蕊等特征 部被毛( 图 2)ꎬ原白中记录为光滑无毛属描述不
(图 1)ꎮ 然而ꎬ在开展吊石苣苔属的分类修订过 当ꎻ退化雄蕊的数量也是不稳定的ꎬ2 或 3 枚的情
程中ꎬ笔者发现仅基于形态特征难以将该变种和 况都有出现ꎬ并且合萼吊石苣苔花冠中央的第 3
原变种很好地区分开来ꎮ 此外ꎬ该变种和原变种 枚退化雄蕊如果存在的情况下ꎬ其形态非常小ꎬ长
二者地理分布区也存在明显重叠ꎬ都分布于中国 为 0.5 ~ 1 mmꎬ就非常容易被忽略( 图 2)ꎮ 因此ꎬ
的藏东南地区且生长环境类似、物候期一致ꎮ 因 不宜用花冠外部被毛和具 2 枚卷曲的退化雄蕊等
此ꎬ该变种的分类学地位有待商榷ꎮ 特征来区分该变种和原变种ꎮ
由此 可 见ꎬ Lysionotus gamosepalus var. biflorus
1 材料与方法 的形态特征处于合萼吊石苣苔的变异范围之内ꎬ
并且分布区完全重叠ꎬ生长环境类似ꎬ物候期一
合萼吊石苣苔的研究包括室内标本查阅和野 致ꎬJoe 等(2017)指出的以上几个区别于原变种的
外观察ꎮ 首先ꎬ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特征都不能很好地将该变种和原变种区分开来ꎬ
(PE) 和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标 本 馆 故 Lysionotus gamosepalus var. biflorus 不宜作为变种
(KUN)的馆藏该种腊叶标本进行研究ꎬ同时还对 等级处理ꎬ在此予以归并处理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