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广西植物》2020年第5期
P. 49
5 期 何瑞杰等: 展毛野牡丹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6 4 5
(C ̄4′)ꎬ 121.1 ( C ̄1′)ꎬ 110.0 ( C ̄2′ꎬ 6′)ꎬ 104.9 (C ̄5ꎬ 7)ꎬ 128.6 (C ̄4ꎬ 8)ꎬ 121.6 ( C ̄1″)ꎬ 118.9
(C ̄1)ꎬ 77. 5 ( C ̄3)ꎬ 75. 0 ( C ̄5)ꎬ 74. 7 ( C ̄2)ꎬ (C ̄1)ꎬ 110. 0 ( C ̄2″ꎬ 6″)ꎬ 101. 8 ( C ̄1′)ꎬ 77. 6
71.3 ( C ̄4)ꎬ 64. 5 ( C ̄6)ꎬ 57. 3 ( ̄OCH )ꎮ 在 ( C ̄3′)ꎬ 75.4 (C ̄5′)ꎬ 74.4 (C ̄2′)ꎬ 71.0 (C ̄4′)ꎬ
3
HMBC 谱中 糖 端 头 质 子 ( H ̄1) 与 甲 氧 基 碳 ( δ 68.1 (C ̄2)ꎬ 64.2 ( C ̄6′)ꎮ 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
57.3)相关ꎬ糖上 H  ̄6 与 C ̄7′相关ꎬ提示糖端头碳 (Isaza et al.ꎬ 2001) 报道的数据基本一致ꎬ故化合
2
氧键及 C ̄6 位上碳氧键分别与甲基和没食子酰基 物 7 鉴定为 6′ ̄O ̄没食子酰基黑樱苷ꎮ
相连ꎮ 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 Tanaka et al.ꎬ 1984) 化合 物 8 无 色 针 晶 ( 甲 醇)ꎬ mp 203 ~ 204
报道的数据基本一致ꎬ故化合物 5 鉴定为甲基 6 ̄ ℃ ꎮ ( +) HR ̄ESI ̄MS m / z: 207. 02685 [ M + Na] +
O ̄没食子酰基 ̄吡喃葡萄糖苷ꎮ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07.02694)ꎬ对应的分子式为
化合 物 6 白 色 粉 末ꎮ ( ̄) HR ̄ESI ̄MS m / z: C H O Na ꎬ 在 H NMR ( CD ODꎬ 500 MHz) δ:
1
+
8 8 5 3
359. 09775 [ M ̄H ] ( 计 算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
7.06 ( 2Hꎬ sꎬ H ̄2ꎬ 6)ꎬ3. 80 ( 3Hꎬ sꎬ  ̄OCH )ꎻ
3
 ̄ 1
359.09782)ꎬ 其 对 应 的 分 子 式 为 C H O ꎬ H 13
15 19 10 在 C NMR (CD ODꎬ 125 MHz) δ: 170.2 ( C ̄7)ꎬ
3
NMR (Acetone ̄d ꎬ 500 MHz) δ: 7.14 (2Hꎬ sꎬ H ̄
6
146. 3 ( C ̄3ꎬ 5 )ꎬ 138. 9 ( C ̄4)ꎬ 119. 4 ( C ̄1)ꎬ
2′ꎬ 6′)ꎬ 4.55 (1Hꎬ ddꎬ J = 11.9ꎬ 1.8 Hzꎬ H ̄6a)ꎬ
109.6 ( C ̄2ꎬ 6)ꎬ 51.9 ( ̄OCH )ꎮ 在 HMBC 谱中
3
4.32 ( 1Hꎬ ddꎬ J = 11. 9ꎬ 5. 6 Hzꎬ H ̄6b)ꎬ 4. 27
甲氧基质子 (δ 3.80) 与 C ̄7 相关ꎬ提示甲氧基与
H
(1Hꎬ dꎬ J = 7.5 Hzꎬ H ̄1)ꎬ 3.45 - 3.59 (4Hꎬ mꎬ
羰基 相 连ꎮ 以 上 波 谱 数 据 与 文 献 ( 杨 素 珍 等ꎬ
H ̄2  ̄5)ꎬ 3.48 (1Hꎬ mꎬ H ̄1″a)ꎬ 3.24 (1Hꎬ mꎬ H ̄
2014) 报道的数据基本一致ꎬ故化合物 8 鉴定为没
13
1″b)ꎬ 1.12 (3Hꎬ tꎬ J = 7.5 Hzꎬ H ̄2″)ꎻ C NMR
食子酸甲酯ꎮ
(CD ODꎬ 125 MHz) δ: 167.4 ( C ̄7′)ꎬ 146.0 ( C ̄
3
化合 物 9 无 色 针 晶 ( 甲 醇)ꎬ mp 136 ~ 137
3′ꎬ 5′)ꎬ 139.0 (C ̄4′)ꎬ 121.2 (C ̄1′)ꎬ 110.1 ( C ̄
℃ ꎮ ( +) HR ̄ESI ̄MS m / z: 221. 04251 [ M + Na] +
2′ꎬ 6′)ꎬ 104.0 (C ̄1)ꎬ 77.3 ( C ̄3)ꎬ 74.9 ( C ̄5)ꎬ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21.04259)ꎬ对应的分子式为
74.5 (C ̄2)ꎬ 71.2 ( C ̄4)ꎬ 64.4 ( C ̄6)ꎬ 65.4 ( C ̄
C H O Na ꎬ其比化合物 8 多了 CH 片段ꎮ 化合物
+
1″)ꎬ 15.5 (C ̄2″)ꎮ 在 HMBC 谱中糖端头质子( H ̄ 9 10 5 2
9 的氢碳谱数据与化合物 8 的相似ꎬ只是化合物 9
1) 与 C ̄1″相关ꎬ糖上 H  ̄6 与羰基碳( C ̄7′) 相关ꎬ
2 1
提示糖端头碳氧键及 C ̄6 位上碳氧键分别与乙基 乙基信号代替化合物 8 甲基信号ꎮ H NMR ( CD 3
ODꎬ 500 MHz) δ: 7. 18 ( 2Hꎬ sꎬ H ̄2ꎬ 6)ꎬ 4. 46
及没食子酰基相连ꎮ 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 Kang
et al.ꎬ 2008) 报道的数据基本一致ꎬ故化合物 6 鉴 (2Hꎬ qꎬ J = 7.5 Hzꎬ H ̄8)ꎬ 1.52 (3Hꎬ tꎬ J = 7.5
13
Hzꎬ H ̄9)ꎻ C NMR (CD ODꎬ 125 MHz) δ: 169.2
定为乙基 6 ̄O ̄没食子酰基 ̄吡喃葡萄糖苷ꎮ 3
25 (C ̄7)ꎬ 146.8 (C ̄3ꎬ 5)ꎬ 139.9 (C ̄4)ꎬ 122.2 (C ̄
化 合 物 7 白 色 粉 末ꎮ [ α]  ̄17 ( c 1. 5ꎬ
D
1)ꎬ 110. 6 ( C ̄2ꎬ 6)ꎬ 61. 9 ( ̄OCH )ꎬ 15. 2 ( ̄
MeOH)ꎮ ( +) HR ̄ESI ̄MS m / z: 448. 12426 [ M + 2
H]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448.12437)ꎬ其对应的分 CH )ꎮ 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 黄文强等ꎬ 2006)
+
3
+ 1 报道的数据基本一致ꎬ故化合物 9 鉴定为没食子
子 式 为 C H NO ꎬ H NMR ( Acetone ̄d ꎬ 500
21 22 10 6
酸乙酯ꎮ
MHz) δ: 7.56 (2Hꎬ ddꎬ J = 6.9ꎬ 2.9 Hzꎬ H ̄4ꎬ 8)ꎬ
化合物 10 白色粉末ꎮ ( +) HR ̄ESI ̄MS m / z:
7.41-7.46 (3Hꎬ mꎬ H ̄5  ̄7)ꎬ 7.21 (2Hꎬ sꎬ H ̄2″ꎬ
355. 10042 [ M + Na ] ( 计 算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
6″)ꎬ 5.84 (1Hꎬ sꎬ H ̄2)ꎬ 4.62 (1Hꎬ ddꎬ J = 11.9ꎬ
+ 1
2.0 Hzꎬ H ̄6′)ꎬ 4.44 (1Hꎬ dꎬ J = 7.5 Hzꎬ H ̄1′)ꎬ 355.10050)ꎬ其对应的分子式为 C H O Na ꎬ H
20
14
9
4.36 (1Hꎬ ddꎬ J = 11.9ꎬ 6.1 Hzꎬ H ̄6′)ꎬ 3.39 - NMR (DMSO ̄d ꎬ 500 MHz) δ: 6.10 (2Hꎬ sꎬ H ̄3ꎬ
6
13
360 ( 4Hꎬ mꎬ H ̄2′  ̄5′)ꎬ C NMR ( Acetone ̄d ꎬ 5)ꎬ 4.63 (1Hꎬ J = 7.7 Hzꎬ H ̄1′)ꎬ 3.70 (6Hꎬ sꎬ
6
125 MHz) δ: 166. 9 ( C ̄7″)ꎬ 146. 1 ( C ̄3″ꎬ 5″)ꎬ -OCH ×2)ꎬ 3.57 (1Hꎬ ddꎬ J = 11.6ꎬ 1.8 Hzꎬ H ̄
3
138.9 (C ̄4″)ꎬ 134.3 (C ̄3)ꎬ 130.6 ( C ̄6)ꎬ 129.9 6′a)ꎬ 3.41 (1Hꎬ ddꎬ J = 11.6ꎬ 5.1 Hzꎬ H ̄6′b)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