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 | 标题 | 作者 | 年卷期: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 点击 | 复制 |
20130630 |
陕西荚蒾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
何瑞杰1,2, 陆泰良2, 李 晨2, 李 俊1,2*
|
2013,(6):883-886
| 33157 |
|
20090411 |
双褶贝母兰的重新发现及其植物地理学意义
|
李利强1,2
|
2009,(4):471-475
| 31841 |
|
20150603 |
罗汉果全基因组Survey分析
|
唐 其2,3, 马小军1*, 莫长明3, 潘丽梅3, 韦荣昌3, 赵 欢1
|
2015,35(6):786-791
| 12242 |
|
201601005 |
中国赤车属新分类
|
王文采
|
2016,36(1):1-29
| 10451 |
|
170207 |
植物TIR-NB-LRR类型抗病基因各结构域的研究进展
|
尹 玲1, 方 辉1, 黄 羽2, 卢 江1,3, 曲俊杰1*
|
2017,37(2):186-190
| 9471 |
|
20150626 |
植物PP2C蛋白磷酸酶ABA信号转导及逆境胁迫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张继红, 陶能国
|
2015,35(6):935-941
| 8206 |
|
20100303 |
中国蝴蝶兰属(兰科)一新记录
|
李 琳1, 叶德平2, 邢福武1*
|
2010,(3):292-294
| 8077 |
|
181101 |
西藏墨脱悬钩子属植物小志
|
熊先华1,2, 徐 波1, 鞠文彬1, 高云东1, 邓亨宁1, 高信芬1*
|
2018,38(11):1411-1903/11/21
| 7766 |
|
201601013 |
蓝花丹结实率低的传粉生物学和繁育系统初探
|
吴佩纹1, 高素萍2*, 张 硕1, 赵志惠1
|
2016,36(1):107-113
| 7723 |
|
201601012 |
大黄属(蓼科) 植物ndhF 基因的适应性进化(英文)
|
李景剑1,2, 刘合霞2, 毛世忠2, 赵 博2, 3, 黄仕训2*
|
2016,36(1):101-106
| 7557 |
|
20120105 |
中国兰科植物四新记录种
|
叶德平1, 李琳2*
|
2012,(1):15-18
| 7480 |
|
170208 |
腐生型兰科植物研究进展
|
孙 悦, 李 标, 郭顺星
|
2017,37(2):191-203
| 7160 |
|
199304015 |
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和意义
|
龚洵; 武全安; 张启泰;
|
1993,(4):359-366
| 7147 |
|
20070507 |
中国木犀属植物叶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
许炳强1, 夏念和1, 王少平1, 郝 刚2*
|
2007,(5):697-705
| 6903 |
|
20150605 |
罗汉果SgHMGR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原核表达
|
赵 欢1, 莫长明2, 唐 其3, 白隆华2, 马小军1*
|
2015,35(6):796-801
| 6800 |
|
20160205 |
西双版纳片段化石灰岩森林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
|
王喜龙1,2, 刘 强1,2, 余东莉3, 肖龙骞1, 高江云1*
|
2016,36(2):162-169
| 6718 |
|
20070426 |
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罗汉果甙ⅡE、Ⅲ、Ⅴ的含量
|
刘金磊, 李典鹏*, 黄永林, 卢海啸
|
2007,(4):665-669
| 6712 |
|
201601008 |
瑞香属和荛花属的数量分类研究
|
张永增1,2, 孙文光1,2, 蒋 鑫1,2, 李志敏1,2, 张永洪1,2*
|
2016,36(1):61-72
| 6654 |
|
20150517 |
苦荞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Ft4CL)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凌 瑶1, 高 飞2, 王安虎3, 李成磊2, 陈 惠2, 吴 琦2*
|
2015,35(5):728-732
| 6491 |
|
20030110 |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内生细菌污染问题
|
周俊辉;周厚高;刘花全
|
2003,(1):41-
| 617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