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广西植物》2020年第3期
P. 89
3 期 聂丽云等: 基质和水氮处理对假茉莉水分利用率及生物量的影响 3 6 9
图 1 假茉莉花(A)、果(B)及全株(C)
Fig. 1 Flowers (A)ꎬ fruits (B) and whole plant (C) of Clerodendrum inerme
 ̄1 (S 、S 、S 、S )的 pH 值要显著低于原有珊瑚砂基
不施氮肥)、中氮(N ꎬ0.2 gkg 氮肥)、高氮(N ꎬ0.4
1 2 1 2 3 4
 ̄1 质(S )ꎬ但四种混合基质间并无显著区别ꎬ含泥炭
gkg 氮肥)ꎮ 共计 45 个处理ꎬ每个处理 30 株苗ꎮ 0
1.3 试验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的基质(S 、S )pH 值降低效果要略优于不含泥炭
4
1
1.3.1 基质理化性质 栽培前ꎬ采集配比土壤过 2 的基质ꎻ四种混合基质的电导率有不同程度的增
mm 孔径筛ꎬ室温下自然风干ꎬ测定土壤 pH 值( 中 加ꎬ但差异不显著ꎻ基质的可溶性盐含量的变化趋
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ꎬ2007)、电导率( 中华 势与电导率基本相似ꎬ除 S 基质外ꎬ其他基质含盐
4
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ꎬ2016)、含盐量( 中 量无显著差异ꎮ
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ꎬ1999)等理化性质ꎮ 2.2 不同基质及水、氮处理对假茉莉生物量的影响
2.2.1 不同基质对假茉莉生物量的影响 从图 2 可
1.3.2 植株生理生长指标测定 从 2016 年 6 月起ꎬ
每隔 45 dꎬ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测定其生理生长 以看出ꎬ就 8 月份而言ꎬ不同基质的地下生物量
性状ꎮ (图 2:B)差异极显著ꎬ总生物量( 图 2:C) 近显著ꎻ
每个处理选取 3 ~ 10 株长势均一的植株ꎬ用 对于地下生物量ꎬS 、S 、S 组差异不显著ꎬS 、S 组
0 2 3 1 4
LI ̄6400 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瞬时光合速率( P )、 差异不显著ꎬS 显著或极显著高于 S 、S 、S 组ꎮ 就
2
3
0
n
4
蒸腾 速 率 ( T ) 等 光 合 作 用 参 数ꎮ 水 分 利 用 率 10 月份而言ꎬ无论是地上生物量( 图 2:D) 还是地
r
(WUE)根据 WUE(μmolmol ) = P / T 计算得出 下生物量( 图 2:E) 均存在显著差异ꎻ对于地上生
 ̄1
n r
物量ꎬS 基质要显著高于 S 基质ꎻ对于地下生物
(罗亚勇等ꎬ2009)ꎮ 1 0
每个 处 理 选 取 3 株 长 势 均 一 的 植 株ꎬ 用 量ꎬS 、S 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ꎮ
4
1
FA2004 电子分析天平测定其地上、地下部分鲜重 2.2.2 不同水、氮处理对假茉莉生物量的影响 由
表 2 可知ꎬ不同浇水频率( W) 组间ꎬ假茉莉生物量
及干重等生长指标ꎮ
1.3.3 数据处理 本研究使用 Excel 2016 进行数据 差异显著ꎻ而不同氮素处理( N) 组间ꎬ生物量差异
录入ꎬ利用 R 3.5.3 及相关软件包对基质理化性质ꎬ 不显著ꎻW 和 N 之间无交互作用ꎮ 对于地上生物
量及总生物量ꎬ中、低浇水频率组( W 、W ) 要显著
假茉莉的生物量及水分利用率进行方差分析(LSD 1 2
法)ꎻ对假茉莉生物量进行单因素和两因素方差分 高于高浇水频率组(W )ꎬ而 W 、W 组间差异不显
0
2
1
析时ꎬ为使数据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ꎬ对所有生物 著ꎻ对于地下生物量ꎬ不同浇水频率组间差异不显
量数据进行了平方根转换ꎻ对假茉莉的水分利用率 著(图 3)ꎮ
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时ꎬ对个别不符合齐性条件的 2.3 不同水、氮处理对假茉莉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组别采用了秩和检验(Kruskal ̄Wallis 法)ꎮ 由图 4 可知ꎬ四种基质内不同水、氮处理间均
存在极显著差异ꎮ 对于原珊瑚砂基质 S ꎬ低浇水
0
2 结果与分析 频率 W 组水分利用率较低ꎬ而改良后的混合基质
2
在低浇水频率下的水分利用率都有明显的提高ꎬ
2.1 不同基质理化性质的差异 表现出中、低浇水频率下的水分利用率要高于高
由表 1 可 见ꎬ 从 土 壤 pH 值 来 看ꎬ 混 合 基 质 浇水频率ꎻ对于 S 基质ꎬW N 显著高于 W 、W 组ꎻ
1
0
1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