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广西植物》2020年第6期
P. 93
6 期 张听雨等: 水肥耦合对油松生态林林木生长的影响 8 3 9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水肥处理对油松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 16 和 Microsoft Office 由图 3 可知ꎬ对照组叶片养分含量与处理组差
Excel 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ꎮ 其中ꎬ显著性采用方 异显著ꎬ交互作用不显著ꎮ 但园林有机肥对叶片
差分析进行检验(P<0.05)ꎬ多重比较采用邓肯氏 的不同养分含量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ꎮ 不同施肥
(Duncan)新复极差测验法ꎮ 水平对叶片全 N、全 K 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ꎬ且
各个施肥水平下的三个灌溉水平对叶片全 N 的影
3 结果与分析 响差异不显著ꎬ中水中肥( A2B2) 的促进效果较
好ꎬ低肥(B1)对叶片全 P 的促进作用最差ꎮ 总体
3.1 水肥处理对油松生长的影响 来说ꎬ仍是低水中肥( A1B2) 效果较好ꎮ 水肥处理
由表 2 可知ꎬ施肥、灌溉对树高、胸径、新枝长 后叶片 N、P 的比值有所下降ꎬ且与对照组存在显
生长的促进作用都较为显著ꎬ树高的交互作用显 著差异ꎮ 三个施肥水平下比值差异不显著( P =
著ꎬ胸径、新枝长的交互作用不显著ꎮ 0.102)ꎬ 三 个 灌 溉 水 平 下 比 值 存 在 显 著 性 差 异
由图 1 可知ꎬ处理组中油松的树高、胸径、新 (P = 0.009)ꎮ
枝长的增长量与空白对照的增长量有显著差异ꎮ
在低水(A1)处理下ꎬ三个施肥水平的树高增长量 4 讨论
均较小ꎬ中水( A2) 的增长量均高于低水( A1)ꎬ但
是高水(A3)的增长量与中水(A2) 没有显著差异ꎮ 除树高外ꎬ油松各个方面的生长影响交互作
三个施肥水平中ꎬ中肥(B2) 与高肥(B3) 的增长率 用均不显著ꎬ但是水肥两个因素处理后的油松生
没有显著差异ꎬ低肥( B1) 的增长率最高ꎮ 灌溉施 长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的增长ꎮ
肥对胸径的影响与树高的相似ꎬ中水( A2) 处理的 4.1 对油松形态生长的影响
增长率最高ꎬ且高水(A3)与低水(A1) 的增长率没 根据施肥结果来看ꎬ高肥与中肥都不能显著
有显著差异ꎮ 在三个施肥水平中ꎬ中肥( B2) 对胸 提高油松的生长速率ꎬ但施用有机肥和灌溉措施
径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ꎬ高肥( B3) 与低肥 会对周围土壤的养分含量产生较为显著的促进作
(B1)的增长率没有显著差异ꎮ 用ꎮ 这可能是因为试验时间过短ꎬ而油松的生长
新枝 长 的 增 长 率 在 三 个 施 肥 水 平 下ꎬ 高 水 速度较慢ꎬ所以在一年的时间内三个施肥水平间
(A3)的增长率最高ꎬ中水( A2) 高于低水( A1)ꎮ 没有显著差异ꎬ且试验地的土壤 pH 值较大ꎬ达到
高水(A3) 处理下的中肥( A3B2) 的增长率最高ꎬ 了 8.8ꎬ土壤中的养分无法被油松有效利用( 孙向
低水 ( A1) 与 中 水 ( A2) 处 理 下 的 低 肥 ( A1B1、 阳ꎬ2004)ꎮ 土壤 pH 限制了油松对养分的吸收ꎬ即
A2B1)的增长率最高ꎮ 使施肥也不会对油松的生长起到极显著的促进
3.2 水肥处理对油松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作用ꎮ
由表 2 可知ꎬ水肥交互作用不显著( a / b:P = 分析油松生长、生理指标ꎬ发现高水或中水处
0.974)ꎮ 由图 2 可知ꎬ各指标表现为处理结果均 理下的促进效果显著ꎬ但是高水与中水处理结果
显著高于对照组ꎬ但各个处理之间的含量差异不 间的差异不显著ꎮ 油松树高、胸径的结果都显示
显著ꎮ 叶绿素 a 和类胡萝卜素在中水(A2) 处理下 出高水处理结果低于中水ꎮ 一方面ꎬ是由于 pH 会
含量略高于低水(A1)ꎬ但高水(A3) 处理下与中水 因灌溉而减小(梁运江等ꎬ2011)ꎬ高水处理下土壤
(A2)相比基本没有提高ꎮ 的碱性变小ꎬ有利于油松吸收土壤中的养分ꎬ从而
各个处理下的叶片叶绿素 b 含量均高于对照 更有效地促进了油松的生长ꎬ但对油松林中土壤
组ꎬ但是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ꎮ 叶绿素 a / b 的 pH 进行监测发现水肥处理下的土壤 pH 值减少有
值在处理和对照组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ꎮ 中水 限ꎬ 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 pH 对养分吸收的抑制
(A2)具有较高的叶绿素 a / b 值ꎮ 作用ꎮ 另一方面ꎬ中水和高水处理间的结果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