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广西植物》2023年第12期
P. 45
12 期 陆昭岑等: 广西莎草科薹草属植物小志 2 2 1 1
分布: 中国安徽、福建、广东、湖南、江苏、江 要的水土保持和修复植物ꎮ 广西薹草属植物多样
西、浙江ꎻ日本、韩国ꎮ 中国广西首次记录ꎮ 性丰富ꎬ但目前该属植物资源潜在利用方面的研
究还涉及较少ꎬ开展薹草属植物资源的利用研究
4 结语 必须建立在对广西该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ꎬ以
及海拔、生长基质等分布限制性因子等信息充分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ꎬ以及文献资料整理、馆藏 了解的基础上ꎬ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关键资料ꎬ才
标本研究ꎬ发现广西薹草属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ꎬ 能够更好地指导该属植物资源潜在利用前景方面
新种、新记录种仍不断被发现ꎬ包含本文报道的 8 的研究ꎮ
种新记录种在内ꎬ广西薹草属植物目前共记录到 综上所述ꎬ鉴于未曾对广西薹草属植物开展
100 种ꎮ 过深入研究ꎬ建议基于馆藏广西产薹草属植物标
目前ꎬ广西薹草属植物存在产地不详、分布点 本的准确鉴定、分布信息全面收集和野外调查的
单一、甚至是分布信息错误等问题ꎬ如« 广西植物 基础上ꎬ开展广西薹草属植物多样性编目、地理分
志»(第五卷) 收录 82 种薹草属植物中ꎬ仅记载一 布格局等研究ꎮ 另外ꎬ由于该属的野外调查较少ꎬ
个地点 分 布 的 多 达 41 种ꎬ两 个 地 点 分 布 的 有 5 采集也相对较薄弱ꎬ建议加强该属植物的野外调
种ꎬ产地不详的有 5 种( 黄德爱和韦毅刚ꎬ2016)ꎻ 查采集工作ꎬ开展分类学、系统学专注性研究ꎬ为
古城薹草(C. kuchunensis) 的模式产地应为象县古 广西薹草属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积累第一手材料ꎮ
陈(今隶属金秀县)ꎬ广西薹草( C. kwangsiensis) 的 致谢 浙江农林大学金孝锋教授在标本鉴定
模式产地应为融水县大苗山ꎬ而非« 广西植物名 上给予了指导ꎬ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录»与«广西植物志» ( 第五卷) 上记载的龙胜县、 管理中心与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兴安县(覃海宁和刘演ꎬ2010ꎻ 黄德爱和韦毅刚ꎬ 管理中心在野外调查中给予了支持与帮助ꎬ广西
2016)ꎮ 这表明细致的标本整理和研究工作仍十 植物标本馆黄金全、蒋裕良、李述万、苏钰岚、刘志
分必要ꎮ 此外ꎬ广西薹草属的野外调查采集工作 荣等多位人员参与野外调查工作ꎬ在此一并致谢ꎮ
也十分必要ꎬ许多调查薄弱甚至空白区域值得专
注 性 采 集ꎬ 特 别 是 喀 斯 特 地 区ꎬ 彭 氏 薹 草 ( C.
pengii)、 巴 马 薹 草 ( C. bamaensis)、 大 新 薹 草 ( C. 参考文献:
daxinensis)等都是近年发现于喀斯特生境的新种ꎮ
CHEN WLꎬ ZHANG SRꎬ 2018. Species Catalogue of
调查采集不充分ꎬ物种产地信息不全面、准确ꎬ会 China. Vol. 1 Plantsꎬ Spermatophytes (Ⅱ) [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49-91. [陈文俐ꎬ 张树仁ꎬ 2018. 中国生物
严重影响物种濒危状况评估工作ꎬ韦毅刚(2019)
物种名录. 第一卷植物ꎬ 种子植物 (Ⅱ) [M]. 北京: 科学
对广西薹草属植物评估结果中有 17 种属于数据
出版社: 49-91.]
缺乏(DD)ꎮ
DAI LKꎬ 1994. New taxa of Carex L. (Cyperaceae) from China
薹草属植物在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退化生 [J]. Acta Phytotax Sinꎬ 32 ( 2): 173 - 189. [ 戴 伦 凯ꎬ
态系统修复、矿区修复等都有着重要的潜在利用 1994. 中国 苔 草 属 的 新 分 类 群 [ J]. 植 物 分 类 学 报ꎬ
32(2): 173-189.]
价 值ꎮ 例 如ꎬ 密 苞 叶 薹 草 ( Carex phyllocephala
DAI LKꎬ LIANG SYꎬ TANG YCꎬ et al.ꎬ 2000. Carex[M] / /
T. Koyama ) ( 图 3: A )、 褐 果 薹 草 ( C. brunnea
DAI LKꎬ LIANG SY. 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Thunb.)(图 3:B)、灰岩生薹草( C. calcicola) ( 图 Vol. 12. Beijing: Science Press: 56-528. [戴伦凯ꎬ 梁松
3:C )、 菊 芳 薹 草 ( C. trongii )、 贵 州 薹 草 ( C. 筠ꎬ 汤彦承ꎬ 等ꎬ 2000. 薹草属 (莎草科) [M] / / 戴伦凯ꎬ
esquiroliana H.Lév.)等可在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 梁松筠. 中国植物志: 第十二卷 [M]. 北京: 科学出版
社: 56-528.]
方面 发 挥 重 要 的 作 用ꎻ 而 穹 隆 薹 草 ( C. gibba
DAI LKꎬ LIANG SYꎬ ZHANG SRꎬ et al.ꎬ 2010. Carex [M] / /
Wahlenb.)、浆果薹草( C. baccans Nees)、阿里山薹 WU ZYꎬ RAVEN PHꎬ HONG DY. Flora of China: Vol.
草( C. arisanensis Hayata) ( 图 3: D)、 扇 叶 薹 草 23. Beijing: Science Pressꎻ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285-461.
( C. peliosanthifolia ) ( 图 3: E )、 广 东 薹 草 ( C.
DENG YFꎬ 2014. Carex longicolla (Cyperaceae)ꎬ a new sedge
adrienii)(图 3:F)、仲氏薹草( C. chungii)、三穗薹
from China [J]. Phytotaxaꎬ 178 (3): 181-188.
草(C. tristachya Thunb.)等可作为酸性土基质上重 Global Carex Groupꎬ 2021. A framework infragen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