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广西植物》2023年第7期
P. 103
7 期 刘琳琳等: 中国腹枝衣属地衣的多样性与区系研究 1 2 7 1
地衣体壳状ꎬ树皮生ꎬ直径 2.5 ~ 3.0 cmꎬ紧密 文献记载:印度(Jagadeesh Ram et al.ꎬ 2009)ꎮ
附着于基物ꎬ不易剥离ꎬ细丝状、毡状至粉末状ꎬ表 分布类型:热带亚洲分布ꎮ
面乳白色至浅绿色ꎬ厚度可达 150 μmꎬ藻层中有少 喜马拉雅腹枝衣(图 1:EꎬF)
量草酸钙晶体ꎻ下地衣体白色细丝状ꎬ由 2 ~ 3 μm Herpothallon himalayanum Jagadeesh & G. P.
宽的菌丝组成ꎻ前地衣体宽度可达 1.5 mmꎬ白色ꎬ Sinhaꎬ in Mycotaxon 110: 40 (2009).
或内侧白色外侧橙色或红色ꎬ细丝状ꎬ由交织辐射 地衣体壳状ꎬ树皮生ꎬ直径可达 4 cmꎬ松散附
状的菌丝组成ꎻ假裂芽多数ꎬ分散至密集分布ꎬ柱 着于基物ꎬ易剥离ꎬ细丝状至致密毡状ꎬ表面灰绿
状ꎬ不 分 枝ꎬ 有 少 量 菌 丝 伸 出ꎬ 与 地 衣 体 同 色ꎬ 色至石灰色ꎬ厚度可达 250 μmꎬ藻层中有少量至大
(0.15 ~ 0.30) mm × (0.05 ~ 0.10) mmꎻ光合共生 量草酸钙晶体ꎻ下地衣体白色细丝状ꎬ由 2 ~ 3 μm
物为绿藻ꎬ单细胞或少数细胞聚集到一起ꎬ(12 ~ 宽的菌丝组成ꎻ前地衣体明显ꎬ宽度可达 2.5 mmꎬ
16) μm × (5 ~ 8) μmꎻ未见子囊和分生孢子器ꎮ 白色或浅黄色ꎬ毡状至细丝状ꎬ由交织辐射状的菌
化学反应:地衣体、前地衣体 K-ꎬ有红、橙色 丝组成ꎻ假裂芽多数ꎬ分散至密集分布ꎬ外表为不
着色的部分 K+紫色ꎬC-ꎬP +亮黄色至橙色ꎬI-ꎻ化 规则的绒毛垫状ꎬ有许多直立菌丝ꎬ有的假裂芽在
学 成 分 为 茶 痂 衣 酸 ( psoromic acid)、 2′ ̄O ̄deme ̄ 表面聚集成疣状ꎬ比地衣体颜色浅ꎬ呈白色至浅白
thylpsoromic acidꎮ 绿色ꎬ(0.20 ~ 0.45) mm × (0.15 ~ 0.30) mmꎻ光合
生境:生长在广西十万大山亚热带森林的树 共生物为绿藻ꎬ单细胞、少数细胞聚集到一起ꎬ或
皮上ꎮ 多细胞 呈 不 规 则 线 形ꎬ ( 10 ~ 15) μm × ( 3 ~ 8)
凭证标本:广西壮族自治区ꎬ防城港市ꎬ十万 μmꎻ未见子囊ꎻ分生孢子器深棕色至黑色ꎬ分布于
大 山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 107° 54′ 21. 574″ E、 假裂芽附近ꎬ直径 0.06 ~ 0.20 mmꎬ分生孢子无色ꎬ
21°54′04.792″ N) ꎬ326 mꎬ2020. 12. 28ꎬ张璐璐、 杆状ꎬ(4.0 ~ 7.0) μm × (1.0 ~ 1.5) μmꎮ
张 潇、 刘 琳 琳、 左 骐 嘉、 苗 丛 丛ꎬ 20200224、 化学反 应: 地 衣 体、 前 地 衣 体 K -ꎬ C + 红 色ꎬ
20211613( SDNU) ꎮ P-ꎬ髓层 I+蓝色ꎻ化学成分为三苔色酸( gyrophoric
文献记载:澳大利亚(Aptroot et al.ꎬ 2009)ꎮ acid)、茶渍酸(lecanoric acid)ꎮ
分布类型:热带亚洲至热带澳大利亚分布ꎮ 生境:生长在云南石丫口山的树皮上ꎮ
颗粒腹枝衣(图 1:CꎬD) 凭证标本:云南省ꎬ大理白族自治州ꎬ南涧彝
Herpothallon granulosum Jagadeesh Ram & 族自 治 县ꎬ 石 丫 口 山 ( 100° 29′07″ E、 24° 56′ 22″
G. P. Sinhaꎬ in Lichenologist 41(6): 610 (2009). N)ꎬ2 125 mꎬ2017.08.08ꎬ唐蓉、孙美洁、闫述坤、付
地衣体壳状ꎬ树皮生ꎬ直径可达 8 cmꎬ松散至 结盟ꎬ20171056(SDNU)ꎮ
紧密附着于基物ꎬ大多不易剥离ꎬ细丝状至毡状ꎬ 文 献 记 载: 印 度 ( Jagadeesh Ram & Sinhaꎬ
表面灰绿色至浅白色ꎬ厚度可达 150 μmꎬ藻层中有 2009)ꎮ
大量草酸钙晶体ꎻ下地衣体白色细丝状ꎬ由 1.5 ~ 分布类型:热带亚洲分布ꎮ
2.5 μm 宽的菌丝组成ꎻ前地衣体明显ꎬ宽度可达 裂芽腹枝衣(图 1:GꎬH)
2.5 mmꎬ白色细丝状ꎬ由交织辐射状菌丝组成ꎻ假 Herpothallon isidiatum Jagadeesh Ram &
裂芽多数ꎬ分散至密集分布ꎬ不规则的球状至粉芽 G. P. Sinhaꎬ in Lichenologist 41(6): 611 (2009).
堆状颗粒ꎬ白色至浅白绿色ꎬ直径 0.06 ~ 0.20 mmꎻ 地衣体壳状ꎬ树皮生ꎬ直径 2~4 cmꎬ紧密附着于
光合共生物为绿藻ꎬ单细胞、少数细胞聚集到一 基物ꎬ不易剥离ꎬ坚硬ꎬ致密毡状ꎬ表面灰白色至浅
起ꎬ或多细胞呈不规则线形ꎬ(12.0 ~ 15.0) μm × 灰色ꎬ厚度可达 250 μmꎬ藻层中有大量草酸钙晶体ꎻ
(7.5 ~ 10.0) μmꎻ未见子囊和分生孢子器ꎮ 下地衣体白色细丝状ꎬ由 1.0 ~ 2.5 μm 宽的菌丝组
化学反应:地衣体、前地衣体 K-ꎬC-ꎬP -ꎬI-ꎻ 成ꎻ前地衣体宽度为 0.2~0.8 mmꎬ白色细丝状ꎬ由交
化学成分为巴尔巴地衣酸(barbatic acid)ꎮ 织辐射状菌丝组成ꎻ假裂芽多数ꎬ分散至密集分布ꎬ
生境: 生 长 在 云 南 哀 牢 山 亚 热 带 森 林 的 树 柱状ꎬ与地衣体同色ꎬ顶端浅棕色至棕黑色且顶端
皮上ꎮ 碘反应为蓝色ꎬ有少量菌丝伸出ꎬ极少分枝ꎬ(0.4 ~
凭证标本:云南省ꎬ普洱市ꎬ景东彝族自治县ꎬ 1.2) mm × (0.10~0.25) mmꎻ光合共生物为绿藻ꎬ单
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ꎬ 细胞或少数细胞聚集到一起ꎬ(7. 5 ~ 16. 0) μm ×
进站 路 旁 ( 101° 01′29. 30″ E、24° 32′45. 29″ N)ꎬ (5.5~10.0) μmꎻ未见子囊ꎻ分生孢子器深棕色至黑
2 458.53 mꎬ2020.12ꎬ董琳琳ꎬ20211612(SDNU)ꎮ 色ꎬ分布于假裂芽顶端ꎬ未见分生孢子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