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广西植物》2023年第7期
P. 102

1 2 7 0                                广  西  植  物                                         43 卷
            衣的生物地理格局ꎬ为深入研究该类群提供科学                              1.2 实验材料
            依据ꎻ(3)在分析腹枝衣属地衣的海拔分布特点和                                实验材料为 1982—2020 年采自中国云南、广
            基物类型的基础上ꎬ进一步探讨影响该属地衣多                              西等 地ꎬ 并 馆 藏 于 山 东 师 范 大 学 植 物 标 本 室
            样性的潜在因素ꎬ如人类活动干扰导致的气候和                              (SDNU)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
            生境改变ꎬ全球变暖对物种海拔分布的影响ꎬ这对                             馆(KUN)的腹枝衣属地衣标本ꎮ
            中国地衣的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ꎮ                                1.3 标本鉴定方法
                                                               1.3.1 形态学及解剖学研究方法  使用光学体视
            1  材料与方法                                           显微镜 COIC XTL7045B2 对地衣体的外部形态进

                                                               行观察并测量相关数据ꎬ拍照时使用配有 Olympus
            1.1 研究区域                                           DP72 摄像头的 Olympus SZX16 光学体视显微镜ꎻ
                 本研究所涉及的标本采集地区为中国南方 9                          使用光学透视显微镜 Olympus CX21 对地衣的解
            个省 / 区的森林、山地等人为干扰轻微的区域ꎬ主                           剖特征进行研究ꎬ拍照时使用配有 Olympus DP72
            要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ꎬ主                              摄像头的 Olympus BX61 光学透视显微镜ꎮ
            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ꎮ                              1.3.2 化学物质测定方法  应用化学显色反应法:
            按照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如下ꎮ                                     使用 K(10% KOH 水溶液)、C( 漂白粉饱和水溶
                 贵州:习水丹霞谷旅游度假区(106°23′57″ E、                   液)、I(3% 碘-碘化钾溶液) 和 Pd(5% 对苯二胺
            28°33′06″ N)、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108°17′57″                  乙醇溶液)与地衣体的皮层和髓层反应ꎬ对每份标
            E、26°20′11″ N)ꎮ                                    本进行化学显色反应并记录ꎮ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浙 江: 大 仰 湖 高 山 湿 地 群 自 然 保 护 区                使用薄层层析法( TLC) ( Orange et al.ꎬ 2010):用
            (119°73′09″ E、27°86′98″ N)、望东垟高山湿地自                不同的溶剂系统(A、B’、C)进行薄层层析ꎬ鉴定地

            然保护区(119°64′12″ E、27°72′57″ N)ꎮ                    衣标本所含的次生代谢产物ꎮ
                 福 建: 武 夷 山 国 家 自 然 保 护 区 桐 木 村                1.4 生境与区系分析
            (117°40′33″ E、27°44′59″ N)、玳瑁山(117°48′03″              参照现有文献中的地理成分划分类型( 吴征
            E、24°18′37″ N)ꎮ                                    镒等ꎬ2011ꎻ李博等ꎬ2020)及腹枝衣属地衣的相关
                 云南: 维 西 傈 僳 族 自 治 县 白 马 罗 生 产 队               文献和标本信息ꎬ确定我国腹枝衣属地衣的分布
            (98°54′ E、26°53′ N)、大理南涧彝族自治县石丫                    类型、海拔和基物ꎮ
            口山(100°29′07″ E、24°56′22″ N)、高黎贡山国家
            自然保护区(98°08′ E、24°56′ N)、易门龙泉国家                    2  结果与分析
            森林公园(101°00′37″ E、24°34′45″ N)、中国科学
            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101°01′29″                            本研究发现中国腹枝衣属地衣共 12 种ꎬ其中
            E、24°32′45″ N)、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5 种为中国新记录种ꎬ采自广西和云南ꎬ分别是南
            (101°25′ E、21°41′ N)ꎮ                              方腹枝衣[Herpothallon australasicum ( Elix) Elix &
                 台湾: 溪 头 台 湾 大 学 实 验 林 场 ( 121° 34′ E、         G. Thor]、 颗 粒 腹 枝 衣 ( H. granulosum Jagadeesh
            25°01′ N)、花莲县(121°36′16″ E、23°58′36″ N)、           Ram & G. P. Sinha )、 喜 马 拉 雅 腹 枝 衣 ( H.
            垦丁森林公园(120°48′31″ E、21°57′36″ N)ꎮ                  himalayanum Jagadeesh & G. P. Sinha)、裂芽腹枝
                 广西:九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清水塘保护站                           衣(H. isidiatum Jagadeesh Ram & G. P. Sinha)和小
            (108°47′46″ E、25°11′59″ N)、岑王老山国家自然                腹枝衣(H. minutum)ꎮ
            保护区(106°38′40″ E、23°53′22″ N)、大明山国家                    至今ꎬ中国分布有腹枝衣属地衣共 14 种( 表
            自然保护区(108°26′13″ E、23°29′50″ N)、十万大                1)ꎬ 约 占 全 世 界 已 报 道 腹 枝 衣 属 地 衣 总 数 的
            山国家森林公园(107°54′21″ E、21°54′04″ N)ꎮ                 29.17%ꎮ前人报道的粒状腹枝衣和红带腹枝衣ꎬ在
                 湖南:郴州市莽山国家森林公园(112°59′30″                     本次研究中未发现ꎮ 下文对中国新记录种进行详
            E、24°56′46″ N)ꎮ                                    细描述ꎬ其外观形态见图 1ꎮ
                 广东:清远市莽山国家森林公园(112°59′36″                     2.1 中国新记录种
            E、24°55′23″ N)ꎮ                                        南方腹枝衣(图 1:AꎬB)
                 香港:龙虎山郊野公园(114°08′09″ E、22°16′41″                 Herpothallon australasicum ( Elix ) Elix &
            N)、大屿山岛(113°54′27″ E、22°15′20″ N)ꎮ                 G. Thorꎬ in Biblthca Lichenol. 99: 33 (2009).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