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广西植物》2023年第8期
P. 190
1 5 3 2 广 西 植 物 43 卷
et al.ꎬ 2022) 和 食 草 动 物 遗 传 多 样 性 ( Wang et
4 BEF ̄China 研究展望 al.ꎬ 2020) ꎮ 遗传多样性既是生物体内的遗传变
异性ꎬ也是物种拥有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资源的总
基于 BEF ̄China 研究进展的汇总ꎬ我们提出未 和ꎬ主要指在分子水平上的ꎬ特别是基因和基因
来 BEF ̄China 的研究可以在多个生物多样性维度、 组水平上的多样性ꎬ包括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形态
多种生态系统组分、多种生态系统功能以及多种 遗传 性 状 变 异 和 适 应 性 性 状 变 异ꎮ Forest 等
时空尺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图 4)ꎮ (2007) 研究指出ꎬ一些地区虽然物种多样性并不
4.1 生物多样性维度方面 占优势ꎬ但却包括了一些在系统发育树上隔离孑
目前 BEF ̄China 的研究对树种多样性和功能 遗的古老分支ꎬ这些堪称活化石的物种包含了更
多样性的考虑较多ꎬ但由于受研究专业、技术手 独特和稀有的进化历史信息ꎬ这些信息保留在其
段和研究经费的限制ꎬ因此对遗传多样性的涉猎 基因和基因组中ꎮ 未来 BEF ̄China 的研究ꎬ结合
并 不 多ꎮ 已 涉 及 的 方 面 有 乔 木 遗 传 多 样 性 多种多样性维度ꎬ从树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遗
( Schuldt et al.ꎬ 2014aꎬ bꎻ Staab et al.ꎬ 2016ꎻ 传多样性等视角来分析 BEF 的关系ꎬ以期得到更
Hahn et al.ꎬ 2017aꎻ Purschke et al.ꎬ 2017ꎻ Tang 深层次的理解ꎮ
图 4 BEF ̄China 的研究展望
Fig. 4 Research prospect of BEF ̄China
4.2 生态系统组分 生物群落方面的研究提供有利的帮助ꎮ 随着测序
目前ꎬBEF ̄China 的研究对植物、动物的探讨 费用的降低以及 DNA 序列片段长度和质量的提
很多ꎬ而对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报道并不多ꎬ背后的 升ꎬ过去只有大型研究机构才能开展的测序工作
原因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相对不多是一样的ꎮ 生 如今也可在普通的实验室进行( Schneider et al.ꎬ
物多样性与地上-地下生态学过程研究主要涉及 2010)ꎮ 技 术 进 步 将 会 带 来 更 多 的 方 法ꎬ 推 动
凋落物分解和根系吸收这两个方面ꎬ而土壤微生 BEF ̄China 研究在微生物群落、系统进化等方面有
物 (真菌和病原菌) 的组成和多样性通过参与凋 更好的发展ꎮ
落物分解、形成共生菌根、产生病菌危害等形式对 4.3 生态系统功能
上述两个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ꎬ进而影响地上生 目前ꎬ大部分基于 BEF ̄China 的研究都只考虑
态系 统 多 营 养 级 的 相 互 作 用 关 系 ( Delgado ̄ 了生物多样性对单一生态过程的影响ꎬ建立能够
Baquerizo et al.ꎬ 2016ꎻ Chen et al.ꎬ 2019 )ꎮ 合理解释生态系统各功能综合响应的多功能性指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能对遗传多样性和微 标ꎬ是摆在 BEF 研究者面前的一个挑战ꎮ 卫星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