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广西植物》2020年第2期
P. 86
2 期 喻武鹃等: 苦荞薄壳种质的光合特性、淀粉合成与产量形成研究 2 2 3
下降趋势ꎮ 本研究发现ꎬ灌浆期薄壳苦荞籽粒的 指标ꎮ 本研究发现ꎬ薄壳苦荞株高、分枝数与产量
蔗糖和葡萄糖浓度维持在较稳定水平ꎬ米 55 种子 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ꎬ母本小米荞株高过高、
中蔗糖浓度稍低于对照ꎬ而葡萄糖浓度稍高于对 生产上倒伏时常发生、减产严重ꎮ 相比之下ꎬ苦荞
照ꎬ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ꎮ 薄壳种质米 55 的株高降低、单株粒数提高、千粒
作物 ADPGase、SS 活性与淀粉合成密切相关 重增加、产量显著提高ꎮ 说明提高植株的单株粒
(姜东 等ꎬ 2001ꎻ 陈 雅 玲 和 包 劲 松ꎬ 2017 )ꎮ Dai 数和 千 粒 重 是 薄 壳 苦 荞 高 产 杂 交 育 种 的 重 要
(2010)研究发现高淀粉含量小麦品种的 ADPGase 途径ꎮ
和 SS 等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明显高于淀粉含量
低的品种ꎮ 同样ꎬ崔丽娜等(2011) 研究发现高淀
粉玉米较低淀粉玉米也表现出 ADPGase、可溶性 参考文献:
淀粉合成酶活性高等特性ꎮ 付景等(2012) 研究指
BAHAJI Aꎬ JUN Lꎬ SÁNCHEZ ̄LÓPEZ ÁMꎬ et al.ꎬ 2014.
出超级稻品种弱势粒的低 ADPGase 和 SS 活性是
Starch biosynthesisꎬ its regulation and biotechnological ap ̄
灌浆速率小、粒重轻的一个重要原因ꎮ 徐云姬等 proaches to improve crop yields [ J ]. Biotechnol Advꎬ
(2015)研究也发现低 ADPGase、SS 活性也是玉米 32(1): 87-106.
果穗顶部籽粒灌浆较差、粒重较低的重要原因ꎮ CHEN QFꎬ CHEN QJꎬ SHI TXꎬ et al.ꎬ 2015. Inheritance of
陈炜等(2018)研究指出灌浆期小麦籽粒淀粉呈逐 tartary buckwheat thick shell character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yield factors [J]. Cropsꎬ (2): 27-31. [陈庆富ꎬ 陈其
渐上升趋势ꎮ 本研究发现ꎬ米 55 种子 ADPGase 活
饺ꎬ 石桃雄ꎬ 等ꎬ 2015. 苦荞厚果壳性状的遗传及其与产
性均高于对照ꎬ且在灌浆前期达到极显著差异水
量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J]. 作物杂志ꎬ(2): 27-31.]
平ꎬ说明米 55 种子中淀粉的合成能力较对照有所
CHEN Wꎬ LI HBꎬ DENG XPꎬ 2018.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 ̄
提高ꎮ 灌浆期薄壳苦荞籽粒淀粉浓度同样呈逐渐 crose metabolism in flag leaf and grain starch accumulation
上升趋势ꎬ米 55 籽粒淀粉浓度高于对照ꎬ但差异 during grain filling period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s
未达到显著水平ꎮ 同样ꎬ米 55 籽粒 SS 活性稍高于 [J]. Acta Agric Boreal ̄Occident Sinꎬ 27(5): 641-649. [陈
炜ꎬ 李红兵ꎬ 邓西平ꎬ 2018.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灌浆
对照ꎬ但也未达到显著水平ꎮ 这可能与米 55“ 库”
过程中旗叶蔗糖代谢和籽粒淀粉积累特性 [J]. 西北农
容量增加有关ꎬ而“源” 供应相对不足ꎮ 因此ꎬ提高
业学报ꎬ 27(5):641-649.]
叶片光合同化能力是未来高产杂交育种的重要研
CHEN YLꎬ BAO JSꎬ 2017. Progress in structuresꎬ functions
究方向ꎮ
and interactions of starch synthesis related enzymes in rice
3.2 苦荞薄壳种质米 55 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 endosperm [J]. Chin J Rice Sciꎬ 31(1): 1-12. [陈雅玲ꎬ
Wang & Campbell(2007)首次报道了苦荞薄壳 包劲松ꎬ 2017. 水稻胚乳淀粉合成相关酶的结构、功能及
种质与常规苦荞的杂交育种工作ꎬ并指出薄壳杂 其互作研究进展 [J]. 中国水稻科学ꎬ 31(1):1-12.]
交育种难度较大ꎮ Mukasa et al.(2009) 指出温汤 CUI LNꎬ XU Zꎬ GAO RQꎬ et al.ꎬ 2011. Comparison of enzymes
去雄是薄壳苦荞杂交育种的有效方法ꎮ 近年来国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sucrose metabolism in developing
grains in different genotypes maize (Zea mays L.) [J]. J
内学者也陆续开展了薄壳苦荞的育种工作( 王安
Chin Cereal Oil Assocꎬ 26(10): 56-60. [崔丽娜ꎬ 许诊ꎬ
虎等ꎬ2010ꎻ陈庆富等ꎬ2015)ꎮ 但是ꎬ目前世界范
高荣岐ꎬ 等ꎬ 2011. 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糖代
围内仍未见薄壳苦荞的大面积种植报道ꎬ薄壳苦
谢相关酶活性的比较 [ J]. 中国粮油学报ꎬ 26(10):
荞的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改良研究还有待进一步 56-60.]
深入 ( Mukasaꎬ 2011ꎻ 李 春 花 等ꎬ 2015)ꎮ 汪 灿 等 CUI XDꎬ DU JJꎬ LI Jꎬ et al.ꎬ 2018. Inhibitory site of α ̄hairpi ̄
(2013)以 80 份苦荞材料为研究对象ꎬ发现高产苦 nin peptide from tartary buckwheat has no effect on its anti ̄
荞的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大、分枝较少、单株产量 microbial activities [ J]. Acta Bioch Bioph Sinꎬ 50 (4):
408-416.
高、千粒重高ꎮ 唐链等(2016) 指出株高与主茎分
DAI ZMꎬ 2010. Activities of enzymes involved in starch
枝数是杂交育种改良苦荞产量的重要目标性状ꎮ
synthesis in wheat grains differing in starch content [ J].
潘凡等(2015)研究发现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是
Russ J Plant Physiolꎬ 57(1): 74-78.
影响苦荞单株粒重的重要因素ꎮ 石桃雄等(2018) FU Jꎬ XU YJꎬ CHEN Lꎬ et al.ꎬ 2012. Post ̄anthesis changes in
研究指出ꎬ单株粒数可作为高产苦荞育种的重要 activities of enzymes related to starch synthesis and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