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广西植物》2023年第1期
P. 59
1 期 刘笑等: 壮药材火索藤的生药学研究 5 5
( 图 9) ꎮ 提示火索藤中含有金丝桃苷、槲皮苷与
落新妇苷ꎮ
2.5 含量测定
2.5.1 系统适用性试验 混合对照品溶液与供试
品溶液在相同保留时间处均有相应的色谱峰出
现ꎬ各色谱峰分离较好ꎻ理论板数以槲皮苷峰计应
不低于 5 000(图 10)ꎮ
2.5.2 线性关系考察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 Y)ꎬ进
样量为横坐标(X)ꎬ分别得到落新妇苷与槲皮苷的
线性方程ꎬ即 Y 落新妇苷 = 2 503 158.3X-7 305.179 2
(r = 0.999 6)ꎬY 槲皮苷 = 1 110 611.4X- 5 385.417 4
1. 上表皮ꎻ 2. 栅栏组织ꎻ 3. 海绵组织ꎻ 4. 木质部ꎻ 5. 韧皮
(r = 0.999 8)ꎬ结果表明落新妇苷、槲皮苷进样量
束ꎻ 6. 纤维束ꎻ 7. 皮层ꎻ 8. 非腺毛ꎻ 9. 下表皮ꎮ
1. Upper epidermisꎻ 2. Palisade tissueꎻ 3. Spongy tissueꎻ 4. 分别为 0.005 888 ~ 2.355 μg、0.039 55 ~ 1.582 μgꎬ
Xylemꎻ 5. Phloemꎻ 6. Fiber bundlesꎻ 7. Cortexꎻ 8. Non ̄glandular
并且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ꎮ
hairꎻ 9. Lower epidermis.
2.5.3 精密度试验 落新妇苷、槲皮苷峰面积的
图 5 火索藤叶横切面组织构造 (20×) RSD 值分别为 0.26%、0.34%( n = 6)ꎬ表明仪器精
Fig. 5 Tissue structure of transverse section of
密度良好ꎮ
leaf (20×) from Bauhinia aurea
2.5.4 重复性试验 落新妇苷、槲皮苷的平均含量
分别 为 0. 346 4、 1. 533 mg g ꎬ RSD 值 分 别 为
 ̄1
0.97%、0.74%(n = 6)ꎬ表明试验所建立的方法重
复性良好ꎮ
2.5.5 稳定性试验 落新妇苷、槲皮苷的平均含量
分别 为 0. 379 9、 1. 623 mg g ꎬ RSD 值 分 别 为
 ̄1
0.52%、1.96%( n = 6)ꎬ表明供试品溶液于室温下
放置 24 h 内稳定性良好ꎮ
2.5.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由表 1 可知ꎬ火索藤中落
1. 晶纤维ꎻ 2. 草酸钙簇晶ꎻ 3. 草酸钙方晶ꎮ 新妇苷平均回收率为 96.42%ꎬRSD 值为 2.55%ꎻ
1. Crystal fiberꎻ 2. Calcium oxalate cluster crystalꎻ 3. Calcium 槲皮苷平均回收率为 104.20%ꎬRSD 值为 1.79%ꎮ
oxalate square crystal.
表明试验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ꎮ
图 6 火索藤叶横切面特征结构 (20×) 2.5.7 样品含量测定 由表 2 可知ꎬ10 批火索藤药
Fig. 6 Characteristic structure of transverse 材中均含落新妇苷、槲皮苷ꎮ 槲皮苷含量比较均
section of leaf (20×) from Bauhinia aurea
匀ꎬ在 1.324 ~ 2.431 mgg 之间ꎻ而落新妇苷含量
 ̄1
相差较大ꎬ在 0.025 72 ~ 2.912 mgg 之间ꎮ 如结
 ̄1
细长ꎬ基部 1 ~ 2 枚细胞短缩ꎮ 直径 12 ~ 18 μmꎬ长 果所示ꎬHST ̄6、HST ̄8 的落新妇苷、槲皮苷含量均
151.29 ~ 603.91 μmꎮ (8)气孔为平轴式ꎬ副卫细胞 较高ꎬHST ̄2 两苷含量均较低ꎮ 不同批次之间落新
2 枚ꎬ大小相近ꎬ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ꎬ气孔直 妇苷含量相差了 100 多倍ꎬ说明火索藤的质量波
径 9.38 ~ 23.5 μm(图 8)ꎮ 动较大ꎬ应严格控制其质量ꎮ
2.4 薄层鉴别
在 10 批火索藤药材的薄层色谱中ꎬ均出现 3 3 讨论与结论
个清晰斑点ꎬ由下至上分别与对照品金丝桃苷、
槲皮苷、落新妇苷斑点一一对应ꎬ且比移值与对 本研究所用火索藤粉末 均 为 茎 叶 质 量 比 为
照品一致( R 分别为 0.35、0.47 和 0.63) ꎬ比移值 2 ∶ 1(m ∶ m = 2 ∶ 1) 的混合粉末ꎮ 前人对火索
f 茎 叶
均在 0.3 ~ 0.7 范围内ꎬ斑点清晰、分离度均较好 藤的研究主要为对其藤茎的研究(尚小雅ꎬ2006)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