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广西植物》2023年第12期
P. 93

12 期        依里帆艾克拜尔江等: 两种豆科植物及各器官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分配研究                                         2 2 5 9

            种不同氮素形态添加、设 4 次重复ꎮ 根据植物长                           度ꎬ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 MAT253 ̄SN08867Gꎬ美
            势ꎬ在其最大生物量时期(5 月下旬) 进行氮同位                           国)对 N 含量及植物 N 含量进行分析ꎮ 按以下公
                                                                                  15
            素添加实验ꎬ分别用 4 种不同氮素处理两种豆科                            式 计 算 ( Clemmensenꎬ et al.ꎬ 2008ꎻ Jacob &
            植物ꎬ即 N-NH Cl、 N-KNO 以及 N ̄glycine( 标                Leuschnerꎬ 2015ꎻ Wang et al.ꎬ 2016ꎻ 孟森ꎬ2016)ꎮ
                                             15
                               15
                    15
                           4            3
            记氮素均来自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和 CK                            atom%   = atom%    -atom%                 (1)
                                                                    excess    labeled    control
            (未加标记 N)ꎮ 由于两种豆科植物此时的根系                            U    = atom%   ×N    ×M                   (2)
                       15
                                                                labeled    excess  content
            分布于 0 ~ 15 cm(依里帆艾克拜尔江等ꎬ2022)ꎬ                   U unlabeled  = U labeled ×(m  unlabeled  / m labeled )  (3)
            因此设置 2 个土壤深度分别为 0 ~ 5 cm 和 5 ~ 15                  N uptake  = U  unlabeled  / (M  GBG  ×H)  (4)
            cmꎬ氮注射深度分别选择 3、12 cmꎮ 氮标记实验                        T N uptake  = N uptake (NH )+ N uptake (NO )+ N uptake (Glycine)
                                                                                             -
                                                                                 +
                                                                                    15
                                                                                                15
                                                                15
                                                                       15
                                                                                4
                                                                                            3
            中ꎬ对每一个 50 cm × 50 cm 的小样方ꎬ按照 0.6                                                              (5)
            gm (丰度 99%以上的 N)的标准比例添加 3 种                      Recovery plant N(%)= U  labeled  / N  added ×100  (6)
                                                                                     15
                  ̄2
                                   15
            不同形态氮同位素(各 0.2 gm )ꎬ以添加无标记                       R  N from (%)= R NH 4 + /  NO 3 - /  glycine  / R  TN  (7)
                                           ̄2
            氮为 CKꎮ 在添加 N 实验中ꎬ为区分植物对不同                              利用 N 原子百分超( atom%            ) 表示植物的
                                                                       15
                             15
                                                                                             excess
            形态氮素的吸收ꎬ每个样方内氮素添加时只能有                              吸收ꎮ 其中ꎬatom%          表示标记 N 植物的原子
                                                                                              15
                                                                                 labeled
            一种带有 N 标记ꎬ其余两种为无标记氮ꎮ 因为能                           百分浓度ꎻatom%         表示 CK 植物的原子百分浓
                     15
                                                                               control
                                                                                                ̄2
                                                                              15
            被植物直接吸收的土壤氨基酸多为甘氨酸( Bol &                          度ꎻU     为植物 N 吸收量( μgm )ꎻN             指植
                                                                   labeled                           content
            Pfliegerꎬ 2002)ꎬ所以用甘氨酸代替有机氮ꎮ 氮同                    物氮浓度ꎻM 指植物生物量( g)ꎻU                  表示植物
                                                                                               unlabeled
                              15      +           15      -
            位素氮浓度分别为 N-NH (99.14%)、 N-NO                                     ̄2         指对照样地土壤本身的
                                     4                   3     N 吸收(μgm )ꎻm
                                                                                  unlabeled
            (99.19%)和 N ̄glycine(99.04%)ꎮ 为保证氮素在
                        15
                                                                                                  15
                                                               氮浓度 ( μg  g )ꎻ m     指 土 壤 总 的 N 添 加 量
                                                                              ̄1
            样方内的均匀分布ꎬ将小样方均分成 49 个小方                                               labeled
                                                               (μgg )ꎻN     为植物氮的吸收速率( μgg 
                                                                       ̄1
                                                                                                          ̄1
            格ꎬ每小格边长约 7.1 cmꎮ 将氮素混合物完全溶                                     uptake
                                                                 ̄1
                                                               h )ꎬ利用 U        除以植物地下生物量 M              和标
            解至去离子水中ꎬ在每方格中心用注射器( 规格为                                       unlabeled                   GBG
                                                               记时 间 Hꎬ TN       指 不 同 形 态 氮 素 速 率 之 和ꎮ
            5 mL)注射等量的溶液( 体积为 3 mL)ꎬ氮添加实                                    uptake
                                                                                                15
                                                               Recovery  N (%) 表示植物同位素 N 的回收率
            验参考 Wang 等(2016)的方法ꎮ                                      plant
                                                                                                      15
                                                                    15
                                                               (%)ꎻ N     表示每平方米加到土壤中的 N 量ꎻ
            1.3 植物的采集和分析                                               added
                                                                                 15
                 氮施加 48 h 后ꎬ分别采集按对照组样方植物                       R N from (%) 表示不同 N 贡献率ꎻR      NH 4 + /  NO 3 - /  glycine  表
                                                                          15
            和 3 种不同 N 添加样方植物ꎮ 在每个规定的大                          示单一形态 N 的回收率ꎻR 表示 3 种不同氮素
                       15
                                                                                         TN
                                                                   15
            样方中ꎬ选择若干个 50 cm × 50 cm 的小样方ꎬ从                     形态 N 的回收率之和ꎮ
            每个小样方中选择 3 株植物进行收集ꎬ并区分为                            1.4 数据分析
            两种植物ꎮ 用刈割法收集植物地上生物量ꎬ分开                                 使用 Excel 2021 和 SPSS 23.0 软件分别进行
            茎和叶ꎮ 通过小样方挖取根的生物量ꎬ尽量收集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ꎬ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 ̄way
            完整的地下部分ꎮ 取出整株氮同位素添加植物ꎬ                             ANOVA)等进行多重比较不同土层和物种影响下
                                                               植物各器官氮素吸收相关指标的差异ꎮ 采用多因
            用去离子水冲洗ꎬ去除根表面土壤ꎮ 在 0.5 mol
            L CaCl 溶液中浸泡 0.5 hꎬ去除吸附在根表面的                       素方差分析验证不同因素( 物种、氮形态、土壤深
               ̄1
                   2
                                                                                              15
              Nꎬ随后用蒸馏水进行冲刷ꎮ 将植物样品带到实
            15                                                 度)对不同生活型豆科植物各器官 N 吸收及分配
            验室后ꎬ 对 植 物 细 分 为 根、 茎 和 叶 ( 郭 宏 宇 等ꎬ               的影响ꎬ 并 考 虑 多 因 素 间 的 交 互 影 响ꎬ 用 Origin
            2005)ꎮ 将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分开且用电热鼓风                          2021 软件进行作图ꎮ
            干燥箱(GZX ̄9076MBEꎬ上海博迅事业有限公司医
            疗设备厂)在 70 ℃ 下烘干 48 h、恒重及称量ꎮ 两                      2  结果与分析
            种植物根、茎、叶分别在德国莱驰盘式震动粉碎研
            磨仪 ( Retsch RS200 ) 中 研 磨 成 粉 末 ( 鲁 如 坤ꎬ           2.1 两种豆科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速率
            2000)ꎮ 用精度为 0.001 g 的天平称取 2 mg 样品ꎬ                     由图 1 可知ꎬ在 0 ~ 5 cm 土层中ꎬ从物种对 3
            利用不添加同位素氮样方为对照作为植物自然丰                              种不同形态氮的吸收速率来分析ꎬ弯花黄芪、镰荚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