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广西植物》2023年第12期
P. 95
12 期 依里帆艾克拜尔江等: 两种豆科植物及各器官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分配研究 2 2 6 1
AꎬB 分别为 0~ 5、5~ 15 cm 土层的土壤ꎬ下同ꎮ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物种对 3 种形态的氮素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ꎬ不同大写字
母表示不同物种对同一形态氮素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ꎮ
Aꎬ B show soil layers of 0-5 cm and 5-15 cm respectivelyꎬ the same below.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that the same specie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son of three forms of nitrogenꎬ and different uppercase letters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t specie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son of the same form of nitrogen (P < 0.05).
图 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弯花黄芪和镰荚黄芪的氮吸收速率 (n = 4ꎬ 平均值±标准差)
Fig. 1 N uptake rate of Astragalus flexus and A. arpilobus in Gurbantunggut Desert (n = 4ꎬ x±s)
2.3 两种豆科植物及各器官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回 不同形态氮镰荚黄芪各器官的回收率大小为根<
收率、贡献率 茎<叶ꎬ并且硝态氮的回收率最大ꎬ甘氨酸次之ꎬ铵
由图 3 可知ꎬ3 种不同形态氮素在两种豆科植 态氮最低ꎮ 对铵态氮、硝态氮、甘氨酸镰荚黄芪的
物各器官中的回收率ꎮ 从土壤层面来分析ꎬ在 0 ~ 叶回收率最高ꎬ分别为 34%、51%、45%ꎮ
5 cm 土层中ꎬ对 3 种不同形态氮的回收率ꎬ弯花黄 在 5 ~ 15 cm 土层中ꎬ对 3 种不同形态氮素弯
芪的叶均达到最高ꎬ显著大于根和茎( P < 0.05)ꎮ 花黄芪各器官的回收率显著大于镰荚黄芪的( P <
对铵态氮来说ꎬ弯花黄芪各器官的回收率大小为 0.05)ꎮ 从弯花黄芪的各器官对不同氮源的回收
茎(16%) <根(25%) <叶(70%)ꎻ对硝态氮弯花黄 率来分析ꎬ对 3 种不同形态氮弯花黄芪各器官的
芪各器官的回收率大小为根(35%) <茎(49%) < 回收率大小为茎<根<叶ꎬ并且各器官对不同氮源
叶(86%)ꎻ对甘氨酸弯花黄芪各器官的回收率大 回收率大小为硝态氮 >甘氨酸 >铵态氮ꎮ 对铵态
小为根(27%) <茎(39%) <叶(81%)ꎮ 从镰荚黄 氮、硝态氮、甘氨酸弯花黄芪的茎回收率最低ꎬ分
芪的各器官对不同氮源的回收率来分析ꎬ对 3 种 别为 17%、27%、22%ꎮ 对铵态氮来说ꎬ镰荚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