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广西植物》2023年第1期
P. 86
8 2 广 西 植 物 43 卷
引物名称及序列:ITS1 (TCCGTAGGTGAACCT 1、PSD ̄2、PSD ̄3 的分生孢子悬浮液ꎬ3 d 后长出菌
GCGG) / ITS4 (TCCTCCGCTTATTGATATGC)ꎻEF1α ̄ 丝ꎬ1 周后组培苗从根部开始ꎬ朝着茎叶方向发黄ꎬ
EF ( GCTCCYGGHCAYCGTGAYTTYAT) / EF1α ̄ER 2 周后组培苗全部变黄ꎬ死亡ꎬ而对照组仍无症状ꎮ
( ATGACACCRACRGCRACRGTYTG)ꎮ 反 应 体 系 重复试验后获得相同的结果ꎮ
(50 μL):Takara Premix Taq 扩增酶 45 μLꎬ正向引 金铁锁盆栽苗分别接种了病原菌 PSD ̄1、PSD ̄
 ̄1  ̄1 2、PSD ̄3 的分生孢子悬浮液ꎬ1 个月后ꎬ叶子开始
物(10 μmolL ) 2 μLꎬ反向引物(10 μmolL )
2 μLꎬDNA 模板 1 μLꎮ 反应条件:98 ℃ 预变性 2 萎蔫但没有褪色ꎬ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
minꎻ98 ℃ 变性 10 sꎬITS 56 ℃ ( TEF ̄1α 54 ℃ ) 退 时ꎬ植株上部叶片出现萎蔫ꎬ但夜间又能恢复ꎮ 继
 ̄1 续观察一段时间后ꎬ叶片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
火 10 sꎬ72 ℃ 延伸 (根据片段长度按照 10 skb
进行设置)ꎬ30 个循环ꎻ72 ℃ 延伸 5 minꎮ PCR 产 恢复ꎬ叶片的绿色逐渐褪去ꎬ直至变成黄白色ꎬ叶
物经凝胶电泳检测后委托擎科生物(上海) 科技有 片开始慢慢脱落ꎮ 2 个月后ꎬ待叶片完全枯萎脱落
限公司进行测序ꎮ 将测序结果与 NCBI 数据库中 后挖出金铁锁的根ꎬ发现根部颜色比栽种之前更
的已 知 序 列 进 行 BLAST 比 对ꎬ 使 用 MEGA 5. 0 深ꎬ根部软化、腐烂ꎬ与田间患病植株根的症状相
(Tamuraꎬ et al.ꎬ 2011)将序列拼接起来ꎬ采用贝叶 同ꎬ而对照组仍无症状ꎮ 重复试验后获得相同的
斯法(Bayesian InferenceꎬBI) 对病原菌进行多基因 结果ꎮ 发病率分别为 60%、61.7%、71.7% ( 发病
(TEF ̄1α 和 ITS) 联合建树的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率 = 发病植株 / 植株总数 × 100%)ꎮ 并且ꎬ从发病
( Ronquist & Huelsenbeckꎬ 2003ꎻ Maharachchi ̄ 金铁锁根上均能再分离到与初接菌株相同的分离
kumburaꎬ et al.ꎬ 2012)ꎮ 物ꎬ确定为金铁锁根腐病病原菌ꎬ因此判断病原菌
PSD ̄1、PSD ̄2、PSD ̄3 对金铁锁的致病力较强ꎮ
2 结果与分析 2.4 金铁锁根腐病病原菌的形态鉴定
PSD ̄1 接种于 PDA 培养基上ꎬ28 ℃ 培养 5 d
2.1 金铁锁根腐病症状 后ꎬ菌落呈近圆形ꎬ菌丝体较细ꎬ呈疏松绒毛状较
前期我们对金铁锁栽培基地的调研发现ꎬ金铁 贴培养基ꎬ菌落有轮转纹ꎬ内圈呈淡黄褐色ꎬ外圈
锁根腐病的叶片症状很难见到ꎬ一般根腐病发生 边缘白色ꎬ随时间的推移内圈颜色逐渐朝外圈变
后ꎬ植株叶片早已经完全枯萎脱落ꎬ导致我们采样 深ꎬ菌落背面边缘呈白色ꎬ中间呈黄褐色ꎬ菌落直
时很难在田间见到金铁锁感染根腐病后的地上部 径约为 3.4 cmꎻ小型分生孢子为卵圆形ꎬ着生于单
分症状ꎮ 实验室进行金铁锁染菌试验后ꎬ发现感染 出的分生孢子梗上ꎻ分生孢子梗细长ꎻ大型分生孢
根腐病后的金铁锁叶片会脱绿ꎬ逐渐黄化ꎬ直至枯 子较多ꎬ5 ~ 6 分隔ꎬ多为新月型ꎻ厚垣孢子近球形ꎬ
萎、脱落、死亡ꎮ 金铁锁根部变化首先是根表皮萎 多生于菌丝的顶端或中间ꎬ壁表光滑(图 3)ꎮ
缩ꎬ暗黄色加深直至变为黑褐色ꎬ之后软化ꎬ根部开 培养 5 d 后ꎬPSD ̄2 菌落呈不规则椭圆形ꎬ边
始从根尖慢慢向根上部开始腐烂ꎬ表面有时会长出 缘呈锯齿状ꎬ菌丝较长ꎬ绒毛状ꎬ质地棉絮状ꎬ白
白色丝状物ꎬ可能是病原菌的菌丝(图 1)ꎮ 色ꎬ菌落背面大部分呈白色ꎬ中间偶见黄色细轮
2.2 金铁锁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纯化 纹ꎬ菌落长轴为约 3.7 cmꎬ短轴为约 2.6 cmꎻ小型
对金铁锁根腐病的根系组织进行分离及纯化ꎬ 分生孢子为肾形ꎬ偶见 2 ~ 5 分隔ꎬ着生于分生孢子
纯化后共得到 85 株真菌ꎬ85 株真菌的菌落在 PDA 梗上ꎻ分生孢子梗细长ꎬ呈树枝状分生ꎻ大型分生
培养基上总共呈现三种形态(图 2):第一种绒毛蓬 孢子 4 ~ 7 分隔ꎬ呈镰刀型ꎻ厚垣孢子椭圆形ꎬ壁表
松ꎬ呈轮纹状ꎬ布满整个培养基ꎬ白色(图 2:A)ꎻ第 光滑或粗糙ꎮ PSD ̄3 菌落呈类椭圆形ꎬ边缘不整
二种呈绒毛状较贴培养基ꎬ形状不规则ꎬ白色(图 2: 齐ꎬ菌丝浓密ꎬ质地棉絮状ꎬ白色ꎬ菌落背面颜色呈
B)ꎻ第三种有轮纹状ꎬ内圈为黄褐色绒毛ꎬ较贴培养 白色ꎬ中间有黄色小点ꎬ菌落长轴为约 3.3 cmꎬ短
基ꎬ外圈为灰白色蓬松绒毛(图 2:C)ꎮ 轴为约 2.8 cmꎻ小型分生孢子呈肾型至卵圆形ꎬ着
2.3 金铁锁根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生于分生孢子梗上ꎻ分生孢子梗细长、分枝较少ꎻ
我们对分离纯化后的真菌去重复后进行了致 大型分生孢子多为 1 ~ 3 分隔ꎬ为卵形ꎻ厚垣孢子呈
病性测定ꎬ金铁锁组培苗分别接种了病原菌 PSD ̄ 不规则球形ꎬ多生于菌丝的顶端ꎬ壁表光滑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