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广西植物》2024年第11期
P. 94
2 0 7 8 广 西 植 物 44 卷
穿心莲(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是我国重要 ( ammonium nitrogenꎬ AN )、 酰 胺 态 氮 ( urea
的南药大宗药材之一ꎬ在全球草药市场占有重要 nitrogenꎬUN)和氨基酸态氮( glycine nitrogenꎬGN)
地位ꎮ 它起源于南亚的印度和斯里兰卡ꎬ广泛应 处理ꎮ 营 养 液 中 的 其 他 矿 物 质 营 养 素 含 有 1
用于南亚、东南亚和东亚传统医药ꎬ具有祛热解 mmolL NaH PO 、2 mmolL KCl、2 mmolL  ̄1
 ̄1
 ̄1
2 4
毒ꎬ消炎止痛等功效ꎬ是“天然抗生素药物”ꎮ 笔者 CaCl 、1 mmol L MgSO 、18 μmol L H BO 、
 ̄1
 ̄1
2 4 3 3
前期研究表明ꎬ氮素形态影响穿心莲主要活性成  ̄1  ̄1
0.15 μmolL ZnSO 、0.15 μmolL CuSO 、0.52
4 4
分穿心莲内酯的积累ꎬ铵态氮和有机态的酰胺态 μmolL ( NH ) Mo O 、9.5 μmolL MnSO 和
 ̄1
 ̄1
氮和氨基酸态氮相对于硝态氮能提高穿心莲内酯 4 6 7 24 4
36 μmolL Fe ̄EDTAꎮ 为了维持各处理中 K 和
 ̄1
+
含量(Zhong et al.ꎬ 2021)ꎮ 鉴于植物对不同氮素
Ca 浓度 一 致ꎬNN 处 理 不 加 KCl 和 CaCl ꎬ K 和
+
2+
形态的吸收利用普遍存在差异ꎬ因此推测不同氮 2
2+
Ca 由 KNO 和 Ca( NO ) 提供ꎮ 将溶液的 pH 值
素形态对穿心莲内酯成分积累的影响可能与穿心 3 3 2  ̄1
莲对不同形态氮源的吸收、分配差异有关ꎮ 本研 调至 5.8 ~ 6.0ꎬ并在营养液中加入 10 mgL 氨苄
青霉素以抑制微生物繁殖ꎮ 每周浇营养液 2 次ꎬ
究以 4 种氮素形态作为唯一氮源ꎬ采用无土基质
每盆 100 mLꎮ 每处理长势一致的植株有 40 株左
培育穿心莲植株ꎬ通过生理生化研究方法和 N 稳
15
右ꎬ可满足取样的需求ꎮ 处理 30、50、70、85 d 后取
定同位素示踪技术ꎬ拟探讨穿心莲不同生长时期
样分析ꎮ
对各氮素形态的吸收利用特征及其与穿心莲内酯
成分积累的关系ꎬ以期为穿心莲氮素养分的科学 1.2 测定方法
1.2.1 光合作用 CO 响应曲线 分别在移栽后 30 d
管理提供理论依据ꎮ 2
(快速生长期)、50 d( 拔节期)、70 d( 现蕾期) 和
1 材料与方法 85 d(开花期)选取长势一致的植株 3 株ꎬ采用 LI ̄
6400XT 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ꎬ测定主茎上第 9 至
1.1 试验材料和处理 第 12 叶位( 不同时期叶位不同ꎬ但同一时期各处
以药用植物穿心莲为材料ꎬ原始种子由广西 理叶位相同) 叶片光合作用 CO 响应特征ꎮ 使用
2
药用植物园种子库提供ꎬ由钟楚博士鉴定为爵床 内置 LED 光源ꎬ红蓝光比例为 9 ∶ 1ꎬ光合有效辐
 ̄2  ̄1
科穿心莲属植物穿心莲ꎮ 经本课题组筛选和纯 射(PAR) 为 1 500 μmol m s ꎬ叶 室 温 度 25
化后获得性状一致、稳定的株系ꎬ用于后续研究ꎮ ℃ ꎬ相对湿度 60% ~ 70%ꎬCO 浓度梯度为 50、100、
2
在培养室昼夜恒温( 约 28 ℃ ) 条件下ꎬ将穿心莲 150、200、300、400、600、800、1 000、1 200、1 500
 ̄1
种子放在装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发芽ꎬ过程中保 μmolmol ꎮ
 ̄2
持滤纸完全湿润ꎮ 光照周期为 14 h 光照 / 10 h 黑 将叶片置于叶室中ꎬ在 1 500 μmolm s  ̄1
 ̄1
 ̄2 s 的 光 合 有 效 辐 射 PAR、400 μmol mol  ̄1 CO 浓 度 下 适 应 至 少 20
暗ꎬ 200 μmol m 2
(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ꎬ PAR) ꎬ相对湿 minꎬ待各参数稳定后ꎬ开始测量各 CO 浓度下的光
2
度 60%ꎮ 大约 10 d 后ꎬ将发芽的幼苗移植到装 合气 体 交 换 参 数ꎮ 根 据 FvCB 模 型 ( Farquhar et
有 蛭 石、 珍 珠 岩 和 品 氏 泥 炭 土 ( 体 积 比 约 为 al.ꎬ 1980)对 CO 响应曲线进行拟合ꎬ计算最大羧
2
4 ∶ 1 ∶ 1) 混合基质的育苗盘中继续生长ꎬ定期浇 化速率(V c max )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 max )ꎮ
水防止幼苗干旱ꎬ直到 5 对叶龄ꎮ 选取健康、长 1.2.2 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和比叶氮测定 测定完
光合作用之后ꎬ用直径 6 mm 的打孔器在叶片中部
势一致的幼苗移植到装有蛭石和珍珠岩( 4 ∶ 1)
的花盆中进行 N 形态处理ꎮ 每盆 1 株ꎬ移栽前抖 主脉两侧各取 4 片叶圆片置于 10 mL 离心管中ꎬ
净根上附着的基质ꎬ每处理 48 盆( 株) ꎮ 将植物 加入 5 mL 丙酮 ∶ 乙醇(1 ∶ 1ꎬ体积比) 混合液ꎬ在
置于光温培养室中进行生长ꎬ光、温环境同上ꎮ 室温暗处浸提 24 hꎬ直至叶片完全变白ꎮ 测定浸
 ̄1  ̄1 提溶液在 663 nm 和 645 nm 处的吸光值ꎬ计算叶绿
分别 以 2 mmol L KNO 和 2 mmol L
3
Ca(NO ) 、6 mmolL NH Cl、3 mmolL 尿 素 素 a、b 和总叶绿素含量(张宪政ꎬ1986)ꎮ
 ̄1
 ̄1
3 2 4
 ̄1 另用打孔器在叶片两侧各取 5 片叶圆片ꎬ70
[CO(NH ) ]以及 6 mmolL 甘氨酸提供氮源ꎬ
2 2
分别 作 为 硝 态 氮 ( nitrate nitrogenꎬ NN)、 铵 态 氮 ℃ 烘干至恒重ꎬ称重后ꎬ叶片用 H SO -H O 在 260
2
4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