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广西植物》2024年第11期
P. 97
11 期 简少芬等: 氮素形态对穿心莲氮吸收、分配和内酯成分积累的影响 2 0 8 1
图 2 不同氮源对穿心莲氮含量的影响
Fig. 2 Effects of different N sources on N contents in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较低ꎬ后期较高ꎬ S1 和 S4 时期处理间差异不显 时期 UN 处理和 S4 时期 AN 处理的 PN 氮分配比
C
著ꎬS2 时期 GN 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ꎬ显著高于 例明显低于同时期其他处理ꎮ
NN 和 UN 处理ꎬS3 时期 AN 处理叶绿素含量显著 2.4 氮形态对穿心莲内酯成分积累的影响
高于其他处理ꎻ各处理比叶氮(SLN)在 S1 和 S2 时 如图 5:A 所示ꎬAN 处理穿心莲内酯含量在各
期相对较低ꎬ而 S3 和 S4 时期相对较高ꎬS1 时期 时期均较高ꎬ其中 S1 和 S2 时期显著高于其他 3 个
AN 和 UN 处理显著高于 GN 处理ꎬS3 和 S4 时期 处理ꎬ而其他 3 个处理差异不显著ꎮ 尤其是 S2 时
AN 处理最高ꎮ 期ꎬAN 处理的穿心莲内酯含量超过其他处理的 4
由图 4 的叶片氮在光合机构中的分配情况可 倍ꎮ S3 时期 UN 和 GN 处理的穿心莲内酯含量迅速
知ꎬ分配于光合机构中的叶片氮比例为 52.8% ~ 上升ꎬ其中 UN 与 AN 差异不显著ꎬGN 处理显著低
88.7%ꎬ随生长时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ꎬS2 时 于 AN 和 UNꎬ但都显著高于 NNꎮ 该时期 AN 和 UN
期比例最高ꎬ与该时期有较高的 V 和 J 结果一 处理的穿心莲内酯含量是 NN 处理的 3 倍左右ꎮ S4
c max max
致ꎮ 叶片氮在光合机构 3 个组分中分配的比例以 时期 UN 处理的穿心莲内酯含量仍维持较高水平ꎬ
生物能学(PN )最低ꎬ不到 10%ꎮ S1 和 S2 时期各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ꎬ而 GN 处理的穿心莲内酯含量
B
处理叶片氮在集光系统( PN ) 和羧化系统( PN ) 下降ꎬ与 NN 差异不显著ꎬ二者显著低于 AN 处理ꎮ
L C
中分配的比例相当ꎬ但 S1 时期 NN 处理 PN 中氮 各处理新穿心莲内酯含量随生长时期逐渐升
C
的分配比例较其他处理低ꎮ S3 和 S4 时期各处理 高ꎮ S1 时期以 GN 最高ꎬ显著高于其他处理ꎻS2 时
叶片氮主要分配于 PN 中ꎬ处理间相差不大ꎮ S3 期 UN 最低ꎬ显著低于 NN 处理ꎻS3 时期各处理没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