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广西植物》2023年第8期
P. 64

1 4 0 6                                广  西  植  物                                         43 卷
            群进行了就地保护评价ꎻ苑虎等(2009) 以文献资
            料为基础ꎬ在全国尺度上分析了« 名录» ( 第一批)                         1  材料与方法
            中所列物种的就地保护状况ꎬ研究结果表明国家
            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37 种                           1.1 物种名录筛选和分布数据库构建
            (含变种)ꎬ占总数的 80.07%ꎮ 相关工作极大地促                            本研究基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
            进和提升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名录» ( 第一                          于 2021 年发布的«名录» (2021 版)ꎬ包括 455 种、
            批)的保护成效ꎮ 有关«名录»(2021 版) 的研究却                       40 类野生植物ꎮ «名录» (2021 版) 虽然有了很大

            很少开展ꎬ仅杨永等( 2021) 对« 名录» ( 2021 版)                  的改进和更新ꎬ但仍有一些物种存在明显的分类
            中的裸子植物分布格局以及保护现状进行了一定                              学问题ꎬ有待进一步探讨ꎬ如西藏柏木( Cupressus
            分析ꎮ 除此之外ꎬ新版名录所涉及物种的整体保                             torulosa)(杨永等ꎬ2021)和一些近年来基于栽培植

            护状况仍然缺乏相对全面的了解ꎮ                                    株发 表 的 兰 科 新 种 [ 如 春 花 独 蒜 兰 ( Pleione ×
                 气候变化或将成为 21 世纪生物多样性的最大                        kohlsii)]ꎮ 因此ꎬ本研究在确定研究对象时ꎬ主要
            威 胁 之 一 ( Solomon et al.ꎬ 2009ꎻ Dawson et al.ꎬ     参考« 名录» (2021 版)ꎬ排除了分类地位不明确、
            2011)ꎬ许多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的变化都与气候                           无分布记录的物种ꎮ 本次研究最终共涉及国家重
            变化密切相关(Jiang et al.ꎬ 2016)ꎮ 地处东亚季风                 点保护野生植物1 032种ꎬ隶属于 129 科 315 属ꎮ
            区的中国ꎬ是世界上气候变化最为脆弱的地区之                                  本研究基于上述所确定的物种名录ꎬ从中国
            一(吴绍洪和赵东升ꎬ2020)ꎮ 因此ꎬ评估气候变化                         数字植物标本馆( CVHꎬ http: / / www.cvh.ac.cn / )、
            对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至                              Flora of China、省级和地方植物志、重要区系或区
            关重要( Ferrierꎬ 2002ꎻ Graham et al.ꎬ 2004)ꎮ 近        域名录获取物种分布数据ꎬ并下载整合了近年来
            年来ꎬ物种分布模型快速发展ꎬ已被广泛应用于预                             发表的新种、新记录种等ꎻ删除了缺少具体分布信
            测 植 物 物 种 的 空 间 分 布 ( Kumar & Stohlgrenꎬ           息的记录ꎬ保留有精确经纬度数据或详细分布信
            2009ꎻ Adhikari et al.ꎬ 2012)、珍稀濒危物种的适              息的数据ꎬ参照«中国地名录»(国家测绘局地名研
            宜生境(Li et al.ꎬ 2020)、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                    究所ꎬ1997)ꎬ对具有详细分布地点的数据进行地
            (Graham et al.ꎬ 2006)以及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物                  标化处理使其转化为具有详细经纬度信息的数
            种分布的影响( Li et al.ꎬ 2015ꎻ 张华等ꎬ2020) 等               据ꎻ结合物种的省级分布信息ꎬ对以上分布数据进
            方面ꎮ 目前ꎬ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ꎬ关于国家重点                            行核查、筛选ꎬ去除栽培记录和错误鉴定的信息ꎻ
            保护野生植物在气候变化下潜在分布区变化的研                              构建 了 包 括 1 032 种 国 家 重 点 保 护 野 生 植 物 的
            究仅限于少数物种的预测分析( 张琴等ꎬ2017ꎻ王                          92 014条具有经纬度分布信息的地理分布数据库ꎬ
            国峥等ꎬ2020ꎻ张央等ꎬ2021)ꎬ尚缺乏对绝大部分                        数据库包含物种名、拉丁名、属名、科名、经纬度、
            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当前与未来的潜在分                              分布省、分布县、海拔、保护等级和数据来源等基
            布区的全面了解ꎮ                                           本信息ꎮ
                 本研究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对象ꎬ基                           1.2 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热点识别
            于大量精准的地理分布数据ꎬ开展全国层面的物                                  以分辨率为 50 km × 50 km 的网格为空间单
            种 丰 富 度 分 布 格 局 研 究ꎬ 采 用 最 大 熵 模 型                 元ꎬ将中国陆地区域划分为3 986个网格ꎬ运用物种

            (MaxEnt)进行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分析ꎬ进而科学、                         丰富度算法计算每个网格中出现的物种种类ꎬ以
            合理地评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成效与                              分 析 国 家 重 点 保 护 野 生 植 物 的 分 布 格 局
            保护空缺ꎮ 拟探讨以下问题:(1)研究国家重点保                           (Prendergast et al.ꎬ 1993)ꎮ 前人研究表明ꎬ前 5%
            护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ꎬ并识别                              是常用且普遍接受的阈值( 黄建华等ꎬ2014ꎻZhao
            其多样性热点ꎻ(2)科学评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                            et al.ꎬ 2016ꎻ Shrestha et al.ꎬ 2019)ꎮ 因此ꎬ将物种
            物的保护成效与保护空缺ꎻ(3) 比较国家重点保护                           丰富度最高的前 5%的网格定义为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在当前与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区                              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热点ꎮ
            差异并研究其变化趋势ꎻ(4) 讨论在气候变化背景                           1.3 保护成效和保护空缺
            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与管理对策ꎮ                                   根 据 生 态 环 境 部 发 布 的 自 然 保 护 区 名 录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