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广西植物》2023年第8期
P. 69
8 期 余江洪等: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现状及潜在分布区预测分析 1 4 1 1
植物的保护成效ꎮ 此外ꎬ考虑到国家重点保护野
3 讨论与结论 生植物存在的分布面积狭小、种群数量少、生境破
碎化严重的问题ꎬ除了扩大现有保护区的规模外ꎬ
3.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热点的地理分 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建立保护小区ꎬ有侧重点地开
布格局 展迁地保护、近地保护、扩繁回归实验等ꎬ从多面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于 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ꎮ
中国的西南及华南等地ꎬ这与前人研究所确定的 3.3 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热点区域是一致的( 张 护对策
殷波和马克平ꎬ2008)ꎮ 此外ꎬ应俊生等(2001) 研 气候变化对于物种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ꎬ生
究的中国种子植物多样性中心及热点地区与本研 态位模拟可以预测物种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潜在
究热点地区部分覆盖ꎬ而且基于更为精准的物种 分布区的分布ꎬ对于气候变化下巩固生物多样性
分布数据还识别出一些新的多样性中心ꎬ如海南 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ꎮ 前人对部分国家重
和华东等地也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重要的热 点保护野生植物开展的潜在分布区的预测结果显
点区域ꎮ 基于高分辨率的网格化分析ꎬ本研究还 示ꎬ气候变化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有
确认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热点环四川 着重大影响( 王国峥等ꎬ2020ꎻ张央等ꎬ2021)ꎮ 然
盆地的分布式样ꎬ这种环四川盆地的分布式样在 而ꎬ这些研究都是针对个别的物种ꎬ对于气候变化
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热点分布格局中也被确认 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整体影响仍然不清楚ꎮ 本
过(Xia et al.ꎬ 2022)ꎮ 除此之外ꎬ本研究所得到的 研究对 772 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当前与未来的潜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热点的分布格局与 在分布区开展了预测ꎬ研究结果显示ꎬ高质量的潜
中国受威胁植物(Zhang et al.ꎬ 2015)、中国特有种 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并沿陆地边境或边
子植物(Huang et al.ꎬ 2016) 以及中国高等植物物 界从西向东呈弧状分布ꎬ尤其是在云南东南部、广
种多样性热点(Zhao et al.ꎬ 2016)的分布格局有高 东和广西南部、海南和台湾等地具有相对适宜的
度的一致性ꎮ 这种分布格局的形成可能与西南地 潜在分布区ꎮ 分布在以上区域的热点网格在当前
区地形的高度异质性和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气候 和未来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ꎬ可考虑建
条件有关ꎬ提供了更多的生态位ꎬ增加了物种形成 立一些相对长效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对该地区国家
和多样化的可能性ꎮ 因此ꎬ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长效保护ꎮ
植物的优先保护工作中ꎬ既要考虑传统上的植物 气候变化可引起物种分布的变化ꎬ大多数物
多样性热点区域ꎬ还应重视基于高精度的植物分 种将采取迁移策略以适应气候变化( Parmesan &
布大数据确认的一些多样性新热点ꎮ Yoheꎬ 2003)ꎮ 因此ꎬ考虑到本研究识别的大多数
3.2 优化保护网络布局以提高针对性保护 热点网格分布在潜在分布区质量相对较低的四川
自然保护区体系是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 中部、贵州东北部、重庆、湖北、湖南、广西北部、广
物最为有效的方式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Xue et al.ꎬ 东北部以及华东浙江等地ꎬ且这些区域分布包含
2021ꎻ Yang et al.ꎬ 2021)ꎮ 本研究结果显示ꎬ现有 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众多热点网格ꎬ但其
的自然保护区保护了 97.30%的物种ꎬ85.50%的热 潜在分布区的质量处于中低水平ꎬ很可能会出现
点地区有保护区的分布ꎬ这说明当前的自然保护 由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物种迁移的挑战ꎮ 如何实现
区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方面发挥了重 对现有保护区内的物种的长效保护是今后生物多
要作用ꎮ 然而ꎬ仍然有 14.50%的热点网格分布在 样性保护的重要任务ꎮ 因此ꎬ加强这些区域生物
当前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网络之外ꎬ尤其是四川中 多样性的动态监测ꎬ持续关注气候变化对该区域
部、云南南部和西北部、滇黔桂交界处、贵州东北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影响ꎬ以及进一步评估
部以及浙江北部等地ꎬ这些保护空缺地区包括了 气候变化对整个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显得尤其
51.23%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ꎬ且仍有 28 种完 重要ꎮ
全未被自然保护区所保护ꎮ 因此ꎬ今后需要在这 在气候变化情景下ꎬ大部分自然保护区的保
些地区建立新的保护区以提高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护成效将面临挑战ꎬ需要尽早地制定应对气候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