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广西植物》2024年第11期
P. 99

11 期              简少芬等: 氮素形态对穿心莲氮吸收、分配和内酯成分积累的影响                                          2 0 8 3
                                 表 1  不同氮源对穿心莲光合 CO 响应曲线参数的影响(n = 3)
                                                               2
                              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N sources on parameters of photosynthetic CO
                                                                                           2
                                        response curve in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n = 3)
                                                                             叶绿素含量               比叶氮
               生长时期         处理             V c max           J max
                                                                           Chlorophyll content    SLN
              Growth stage  Treatment  (μmolm s )    (μmolm s )
                                              ̄2
                                                                    ̄1
                                                                 ̄2
                                                 ̄1
                                                                                                      ̄2
                                                                                     ̄2
                                                                             (mmolm )         (gm )
                 S1         NN          26.02±1.29b       20.48±1.89b        0.43±0.02a        0.70±0.06ab
                            AN          41.90±1.59a       40.62±4.09a        0.42±0.01a         0.75±0.04a
                            UN          43.88±0.91a       41.44±2.51a        0.42±0.01a         0.75±0.02a
                            GN          44.53±0.41a       44.10±3.22a        0.38±0.01a         0.59±0.08b
                 S2         NN          50.52±1.98b       53.21±0.98bc       0.50±0.02b         0.66±0.05a
                            AN          57.90±1.25a       58.72±1.40a        0.55±0.01ab        0.69±0.01a
                            UN          49.80±0.56b       50.11±0.91c        0.49±0.03b         0.64±0.05a
                            GN          55.48±1.34a       55.05±1.17ab       0.60±0.01a         0.75±0.08a
                 S3         NN          42.64±1.41b       45.98±2.08b        0.61±0.03b         0.86±0.07b
                            AN          55.50±2.49a       57.50±2.12a        0.78±0.01a         1.07±0.07a
                            UN          33.68±1.56c       36.19±1.11c        0.56±0.03b         0.78±0.07b
                            GN          42.72±0.75b       46.10±0.97b        0.56±0.05b         0.76±0.01b
                 S4         NN          40.93±0.49a       45.39±0.67a        0.59±0.02a         0.83±0.04b
                            AN          38.83±0.46a       40.00±0.16b        0.67±0.01a         1.05±0.06a
                            UN          39.36±1.87a       44.55±2.31a        0.60±0.04a        0.90±0.05ab
                            GN          39.55±0.54a       44.67±1.29a        0.61±0.06a        0.85±0.10ab
              注: 不同字母表示同一时期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 (P<0.05)ꎮ
              Note: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ame stage between treatments (P<0.05).

            有显著差异ꎬ而 S4 时期 UN 处理最高ꎬ显著高于其                        中氮分配比例、氮吸收速率负相关ꎬ而与茎中氮分
            他 3 个处理(图 5:B)ꎮ 14 -去氧穿心莲内酯含量                      配比例极显著正相关ꎮ 14 -去氧穿心莲内酯含量
            随生长时期逐渐下降ꎬNN 处理各时期相对较高ꎬ                            与穿心莲内酯含量和新穿心莲内酯含量极显著负
            尤其在 S3 和 S4 时期显著高于其他 3 个处理( 图                      相关ꎬ因此其与叶和根的氮含量、氮分配比例、氮
            5:C)ꎮ 各时期 NN 处理的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都                         吸收速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ꎬ而与茎中氮分配
            较低ꎬ在 S1 和 S3 时期未检出ꎻAN 处理各时期脱                       比例极显著负相关ꎮ 总内酯含量与穿心莲内酯含
            水穿心莲内酯含量都最高ꎬ显著高于其他 3 个处                            量相似ꎬ与茎和根中氮含量及叶中氮分配比例极
            理ꎻUN 和 GN 处理的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在前 2                         显著负相关ꎬ与茎中氮分配比例极显著正相关ꎮ
            个时期较低ꎬ而后 2 个时期相对较高( 图 5:D)ꎮ                        结果说明ꎬ降低植株氮含量ꎬ增加氮在茎中的分配
            AN 处理总内酯含量在 S1 和 S2 时期显著高于其                        比例可以有效提高穿心莲内酯及总内酯含量ꎮ
            他 3 个处理ꎬ而其他 3 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ꎻ                             各器官氮含量之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ꎬ而
            S3 时期 AN 与 UN 和 GN 差异不显著ꎬ三者显著高                     茎中氮分配比例与叶和根中氮分配比例均呈极显
            于 NN 处理ꎻS4 时期以 UN 处理最高ꎬ其次为 ANꎬ                     著负相关ꎬ尤其与叶中氮分配比例的相关性最强ꎮ
            NN 和 GN 处理最低(图 5:E)ꎮ 总体来看ꎬ铵态氮、                     叶和根中较高的氮含量也会提高氮在它们当中的
            酰胺态氮和氨基酸态氮有利于提高穿心莲内酯及                              分配比例ꎬ而不利于茎中氮分配比例的增加ꎮ
            总内酯含量ꎮ
            2.5 穿心莲内酯成分含量与氮吸收和分配的相关                            3  讨论与结论
            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 2)表明ꎬ穿心莲内酯和新                        3.1 穿心莲对不同氮源的吸收和利用特征
            穿心莲内酯含量与根、茎、叶氮含量以及叶片和根                                 植物可以直接利用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ꎬ但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