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广西植物》2023年第8期
P. 82

1 4 2 4                                广  西  植  物                                         43 卷
                                      表 5  水角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变化下的适生面积
                   Table 5  Suitable areas of Hydrocera triflora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different periods
                                           高适生               中适生               低适生                非适生
                            总适生面积        High suitable    Medium suitable    Low suitable        Unsuitable
                气候情景          Total
                              suitable
               Climate scenario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area
                                        Area  Proportion  Area  Proportion  Area   Proportion  Area  Proportion
                                  2
                               4
                            ( ×10 km )
                                                              2
                                                           4
                                                                                2
                                                                             4
                                                                                               4
                                                                                                  2
                                            2
                                         4
                                     ( ×10 km )  (%)   ( ×10 km )  (%)   ( ×10 km )  (%)   ( ×10 km )  (%)
             全新世中期 MID        590.61   116.84    3.07    205.76    5.41    268.01    7.05   3 212.48   84.47
             当代 Contemporary  416.75   82.95     2.18    135.65    3.57    218.91    5.76   3 365.80   88.50
             未来 SSP1 ̄2.6      436.51   86.55     2.28    154.05    4.05    292.02    7.68   3 270.69   86.00
             Future SSP1 ̄2.6
             未来 SSP5 ̄5.8      403.76   63.59     1.67    128.99    3.39    378.58    9.95   3 399.55   89.38
             Future SSP5 ̄5.8
            无论是利用 ISSR 分析( 李祥军ꎬ2013)ꎬ还是使用                      言ꎬ水角种群遗传分化水平高ꎬ遗传距离与环境距
            基于“跳跃基因”或基于逆转录转座子的引物间结                             离相关但与地理距离不相关ꎬ这说明水角种群间
            合位点( inter ̄primer binding siteꎬ iPBS) 标记系统         的遗传分化主要受到生境片段化所引起的环境距
            来评估(Zhou et al.ꎬ 2020)ꎬ其种群内的遗传多样                   离的影响ꎬ而不是地理距离的影响ꎮ
            性大于种群间的ꎬ即主要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种                              3.2 水角的群体历史:万年前琼北火山群爆发后水
            群内ꎬ表明该种在收集种质的每个地点都有广泛                              角种群大小急剧衰退
            的基因型ꎮ 在聚类分析、遗传结构分析和 PCA 分                              物种的种群历史动态是其所经历的历史事件
            析中ꎬ本研究收集到的海南水角群体可分为 3 个                            和遗传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Hewittꎬ 2000)ꎬ能预
            具有不同遗传组分的组ꎮ 尽管存在这些不同的遗                             测物种当前和未来的生存力( Hare et al.ꎬ 2011)ꎮ
            传 组 分ꎬ 但 其 组 间 的 遗 传 分 化 较 低 ( F             =     本研究通过使用大量的 SNP 标记对水角进行群体
                                                       CT
            0.093 53)ꎮ 考虑到水角的生境特征以及人类建                         大小历史分析ꎬ发现水角在 100 kya 到末次冰期之
            筑、农田等人为屏障的存在ꎬ我们推测亚居群的形                             前ꎬ有效种群大小都相对稳定ꎬ我们推测这与全新
            成可能是生境隔离所致ꎮ                                        世早期ꎬ全球性气候转温ꎬ海南岛植物区系较为兴
                 对水角的环境距离、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的                           盛发达有关( 颜家安ꎬ2006)ꎮ 水角的有效种群大
            Mantel 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水角环境距离与地                          小从末次冰期( LGP:11.2 kya) 后开始持续下降ꎬ
            理距离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 = 0.008 2)ꎬ同时环境                      直至现在ꎮ 琼北火山群的喷发活动可能发生在距
            距离 和 遗 传 距 离 也 存 在 显 著 的 正 相 关 ( P =               今约 1 万年(樊祺诚等ꎬ2004)ꎬ这与水角有效种群
            0.041 2)ꎬ意味着水角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与它们                         大小开始下降时间吻合ꎬ推测琼北火山群的喷发
            之间的环境差异有关ꎬ并且这种环境差异与地理                              活动可能引起土地破坏、气候变化或其他环境因
            距离的变化密切相关ꎮ 但是其地理距离与遗传距                             素的改变ꎬ导致水角生境的片段化ꎬ限制了水角的
            离没有显著相关性(P = 0.339 3)ꎬ即水角种群的遗                      基因交流ꎮ 在 MID 时期ꎬ水角有效种群大小在明
            传距离没有随着隔离距离的增加而增加ꎮ 这与海                             显下降ꎮ MID 是一个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扩张的
            南凤仙花自然种群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呈显著                              重要时期ꎮ 在这个时期ꎬ人类社会经历了从狩猎
            的高度相关性(r = 0.952ꎬP<0.01) 有差异(钟云芳                   采集生活方式向农业和定居生活的转变ꎬ这对环
            等ꎬ2014)ꎮ 这可能是水角不同于广泛的水生植                           境演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ꎮ 在新石器中晚期ꎬ有 1
            物ꎬ其具有肉质假浆果ꎬ裸露于水面或沉入水中ꎬ                             万余人觅食于海南岛ꎬ与植物争地ꎬ植物生境也逐
            可供鸟类或鱼类等动物取食ꎬ因此其地理距离不                              渐发生较大的变化( 司徒尚纪ꎬ1987)ꎮ 蒋有绪等
            能反映其种群的遗传距离ꎮ 也可能与水角的狭窄                             (2002)对海南岛北部火山口沉积孢粉的研究ꎬ发
            分布ꎬ不同种群间其地理距离过近有关ꎮ 总体而                             现海南岛的农业活动早在3 000 aBP 就开始对地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